然而,她并未移开目光。她想起了后来,当楚凡将铁证摆在她面前,她力排众议,不顾帝王颜面,亲自下诏为那农夫平反,严惩豪强及幕后官员,并给予其家人厚重抚恤时,民间悄然流传的话语:“陛下能认错,能改错,比永远不犯错……更难得!” 一股暖流伴随着更深的领悟涌上心头。
“原来……理屈,并非耻辱的烙印。”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仿佛在对自己,也对着镜中的过去诉说,“它是……寻根的契机!” 她终于明白,那时的自己,将“理”等同于冰冷的律条和僵化的威严,却忘了“理”的源头,应是人心所向的公道!
“所谓‘理’,从来不是用来在唇枪舌剑中争胜负、论高低的武器。它是用来……**守护**的!守护人心中的那份天理公道!承认理屈,低下头颅去反思、去改正,比强撑着‘永远有理’的假象,更需要千钧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