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时许州的牙兵武士在路上看到蔡州的武士,不仅要让开道,还要弓起身子行下对上之礼。
不仅如此,蔡州人到了许州后,就开始侵夺了大量的营田,并将许州境内原先就存在的大量回鹘、突厥种吸纳到了军中,然后反过来再欺压本地许州人。
如此,此前大量的许州牙兵因为没有营田收入养军,又敌不过声势滔天的淮西兵,所以只能放下刀枪,卷起袖子,开始像个农民一样干活,那样才不至于饿死。
可风水轮流转,很快李希烈就暴毙而死,后面的淮西军势力再次缩回蔡州,许州、陈州那个时候再为忠武军节度使。
后来在元和年间,朝廷更是决定彻底平定淮西镇,而当时许州的忠武军就成了当时的急先锋。
最后淮西镇被彻底分割,忠武军将淮西镇最精粹的蔡州收入囊中,自此六十年,蔡州就并入了忠武军,成了忠武军的一员。
前面的三十年,许州对待蔡州可谓加倍报复,当年蔡人如何对待他们的,他们就如何加倍还之,于是许、蔡之间恩怨进一步加深,而且已经不仅是停留在牙兵之间了,而是弥漫到了民间。
因为许、蔡相连,其中大部分从伏牛山系发源的水流都是从许州穿过,到蔡州。
当时许州的一些大豪族,为了营建庄园、修建水硙,甚至直接围水造陂塘。
陂塘实际上就是一种小型水库,可以直接用于调节干旱。
而许、蔡两州是不均衡的,占据好田、水田的地方种植稻米,而旱田、瘦田就种粟,其余种麦。
因为稻米的产量是三种作物中最高的,往往是大部分庄园都会种的,可种稻就需要大量的水。
那时候许州土豪仗着自己是征服者,肆意截断水流围造陂塘,以至于下游蔡州等地很多大庄园因此而破产,只为了争夺水源,两边民间就不晓得打过多少次了。
可基本上都是蔡州这边吃亏。
当时忠武军的几任刺史都是以压制蔡州人为己任,而他们自己本贯也为许州刺史。
可情况到了武宗年间就不一样了,当时爆发了著名的昭义军刘稹之乱,当时的忠武军节度使叫王宰,是神策军出身,急需在前线立功,所以大量启用了蔡州兵中的黄头军。
也正是这次平刘稹之乱,蔡兵名声大噪,后面不少节度使都从蔡州这个地方募兵作为牙兵。
此后,蔡州与许州的形势一下子发生了转变,开始从下对上变成了平起平坐,偶尔甚至还能压制。
而到了六年前,庞勋和南诏之战先后爆发,其中许州兵大部分都到了西川作战,而蔡州军则跟随当时的节度使杜审权参与平定庞勋。
战后的结果都知道,西川成都之战只能说是个收复土地,可庞勋之战,参战各藩却是立了大功,后来论功行赏,参与成都之战的大部分许州军将都是原地没升,而蔡州军将却开始飞黄腾达,充斥节度幕府。
而现在作为忠武军的二号人物都知兵马使张贯,就是蔡州军出身的,三号人物都押衙张自勉,还是蔡州军出身的。
所以当李师泰、庞从这些个许州籍忠武子弟,在西川戍边四年回来后,就发现幕府上层几乎都是蔡州人。
而一旦蔡州人当了权了,那便是把令来行,不仅将原先很多许州的陂塘给掘了,还占了许州大量的营田养蔡州的兵。
当时十将的周岌,也是他们许州子弟的第一人,就劝大伙暂且忍耐,因为朝廷很快就要召忠武军去征剿草贼了。
既然人家蔡州兵是在庞勋之乱中起来的,那他们许州人再从平草贼之战中再把位置争回来,不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