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赵怀安的名声就越传越广,尤其是江淮、中原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淮南这边要和赵怀安相处,所以肯定是要多了解,而中原这边,主要是忠武军的那些大嗓门。
像李师泰、庞从这些人,回到本镇后,就开始狂吹赵大,最后补一句,对,就是那赵大郎,我兄弟。
宋州在忠武军的旁边,如何能不晓得赵怀安呢?所以知道,现在江淮这一带,最能打的就属赵怀安那支精兵了。
对天下大乱的体感,不同道州是不一样的,而体感最深的就是宋州、汴州这些地方,谁都晓得天下要出大乱子了。
这个时候,能和有精兵,距离还不是那么远的州保持良好关系,张蕤如何不愿意?
所以,当时光州的商队抵达宋州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好的招待,不仅那刺史张蕤亲自品小光山这款茶叶,还将一处邸店送给了光州这边作为卖茶的据点。
可光州的商队来宋州并不是只为了卖茶的,更重要就是到中原地方安插探子,建立情报网络。
所以商队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宋州城,而是向周边几个县移动。
那书手说的经历,就是他从宋州城前往楚丘的路上遭遇的。
当时他在队伍中看见两个行走的父子,他们似乎想要随着车队走,当时车队的主事嫌弃他们两累赘,就让他们自己跟在车后,跟不上就怨自己。
一开始没有人注意到这两父子的存在,还是书手自己可怜那小孩子,准备将自己的一个饼发给那小孩吃。
然后他往车队后走,却没有看到那两父子。
心里担心,这书手就和宋州刺史派着护送的县卒一道往回走。
然后书手就见到了他这辈子永远忘不了的一幕。
在一处被扒光树皮的小林子,一伙人正如同野兽一样窸窸窣窣,他们背对着书手这些人,却传出了一阵怪怪的肉香味。
那几个县卒当时就明白了,然后就劝书手回去吧,可那书手执拗向前,就看见那些猥在林内的人,正用大锅煮着肉。
当时书手就感觉天昏地转,又看此前父子穿着的衣袍已经套在了里面两个人身上,顿时就吐了出来。
最后县卒带走了书手,并告诉他,自八月以来,县外每天都要挖数个大坑来掩埋这些路上的骸骨。
他们还告诉书手,那些人,实际上也活不了多久,那些人已经面目赤肿了,这种就已经是快死了的。
这世道。
这几个县卒还羡慕地告诉书手,他们真羡慕你们光州人,那里再如何也吃得到米,哪里会像现在,人活着都生不如死。
这件事给书手带来了很强的冲击,所以就以小字附在了情报的结尾,他并不晓得,这封工作日记竟然会转到赵怀安手上,毕竟他也只是个最基层的书手。
……
此时,大雨滂沱,赵怀安的心思却并不在南方的阴山关。
因为,那里并不是问题。
从高仁厚汇报来的情报来看,他打得并不差,甚至已经足够好了。
阴山关显然不是另外两关能比的,这里的山棚已经出现了以单个家族为核心的组织关系,靠着阴山关的孔道,控制了山两侧的山棚,这已经是一个大部落的组织程度了。
但对于赵怀安来说,这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之前两月的那种搜山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