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厮慌了,下意识看了一眼左侧的一个青衣汉子,然后又继续哭诉求饶:
“许渠,咱们大郎便不是因为这犯了事,可人到了州里,指不定就扛不住,把这事说了呀,到时候不还是要连累许渠?现在咱家大郎的槛车没走多远,咱们追上去救了大郎,到时候一并回山里,也省了事啊。”
这番话倒是让许应犹豫了,这小厮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也是这个时候,左下边的青衣汉子就喊了一声:
“三郎,这小子说的在理,而且我听说新来的刺史手辣地狠,州里那些徐州悍卒被他杀了一半,这样的人怕是不好弄啊!”
听这人说话,许应骂了过去:
“咋,手辣又能咋?能奈咱们兄弟如何?那刺史管天管地,还能管得住咱们兄弟穿衣吃饭?”
青衣汉子嘿嘿笑,回了句:
“那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反正咱们兄弟正好吃得酒热,骑着骡子去追,把县里的杀了就往山里一丢,谁晓得是谁弄的。”
许应琢磨着这事,正要说话,可一个披着皮甲,扎着红额带的精悍枭鸷武士,忽然抱拳对许应道:
“三郎,今日咱们兄弟们正好都在庄子,不如直接去打那光山县城,那光山令吴玄章的榷场前些日被咱们兄弟们烧了,然后就听说去迎了那个新刺史,此人没准就将这事和那刺史禀报了。”
许应皱眉,问道:
“举报了又如何?吴玄章能晓得谁烧的榷场?那州里会管这个事?”
这红额带武士心里一叹,解释道:
“三郎,事不是这样啊,咱们干的事又不是什么秘密,就潢水上跑的贩茶船十艘就有八艘是咱们的,那些人又不傻,如何不晓得我们是做什么的?而烧吴玄章的榷场,咱们这些贩私茶的嫌疑是最大的,那县令之所以当没见着,还不是因为咱们势大?”
“可现在来的那个赵刺史却不是凡人啊,道上都传了,这刺史是四年前霍山那边的豪侠赵大,犯了事奔去了西川,今年春阵斩南诏贼酋功封光州刺史,带着数千兵马上任,咱们江淮这片,多少年没见过带这么多兵马的刺史了,此人如何能怕咱们?”
许应也晓得这事,心里一沉,迟疑道:
“小杨,你不是外人,你直接说,那姓赵的会如何?”
这姓杨的,叫杨师厚,虽是颍州人,可父兄当年都是庞勋党徒,四年前庞勋兵败身死,徐贼余党相聚闾里为群盗,散居兖、郓、青、齐之间。
其实不光是这位杨师厚如此,在场厅的,十个有七八都是,包括许应也是,而且许应的父亲还是当年庞勋军中大将许佶。
所以在一众庞氏残党中,就以许应的实力最强,又因把持盐、茶,又是最富,所以隐隐为残众魁首。
此时杨师厚就颇为心忧道:
“我看那蒋大郎被抓不是巧事,没准就是那吴玄章找了那个赵大,要对咱们下手。所以与其等那赵大来打怎么,不如咱们现在就集兵去打光山,杀他个措手不及。”
可杨师厚这话却让厅内喝酒的一众庞氏残党们哈哈大笑,其中一个六尺多高,精瘦的汉子直接冲着杨师厚道:
“老杨,你怕是说梦话吧。你此前总在颍州,所以不晓得,咱们也不说你什么,但今日你可听好了,你晓得咱们光山的兄弟们有多少?”
杨师厚的确不是常在光山,他负责的是颍州那边,这一次来也主要是因为许应相召。
这会冲自己不客气的,叫张本,是当年徐州兵在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