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仁贵可以说在这里长大的,他的父母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开拓者,陈仁贵10岁就来到这里了,这几年下来,陈仁贵不仅会种庄稼、会养牛羊,居然还学会开拖拉机。
陈仁贵这个小子的射击成绩是农庄里面数一数二的,去年隔壁集体农庄被土匪袭扰时,他还跟着集体农庄的守备队一起去支援,听说还打中了两个人,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在集体农庄这里,并没有固定的“职业”,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集体农庄的需要,分配工作。
今天你去种地,明天我去放牛,后天他去修机器,大家的分工不同,却都是为了集体农庄的发展,没有谁的工作“更高级”,也没有谁的工作“更低贱”。
饭后,黄玉兰和李大叔、李富贵一起往村子东面的荒地走去。路上,他们路过集体学校,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读的汉字。
集体农庄的学校不收学费,所有孩子都能免费读书,不仅教汉语、数学、历史,还教孩子们种地、养牛羊、修农具,还有武器的使用。
学校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在这里,光会读书是不行的,还要学会使用武器,只有战斗才能守住我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