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资产。
不要说王霏是其他唱片公司的歌手,就算本公司的歌手,也都是要尽可能保密一下的——然而,规矩是规矩,实践是实践。
一大帮人分着看稿子,你还能单纯把王霏给隔出去吗?
朋友还要不要做了?
那就一起看喽——大家都是那么好的朋友,人品也都久经考验,就算老段在这里,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嗯,林见鹿的第二张专辑,一共预备了十六首歌。
准确来说,其实是十五首,其中一首《爱情转移》,林见鹿打算直接把粤语版的《富士山下》也给录出来,留着做庆功版——算是他的第一首粤语歌了,虽然对他来说,几乎不会多费什么力气,但是却可以相当程度上的讨好一下港港本地的歌迷。属于何乐而不为的范畴。
绝对的大专了,因此定价会有调整,张爱嘉之前就已经跟老段谈妥了的。
比如在湾湾,《冷酷到底》十一首歌,定价180台币,算是随行就市,更何况又是新人首张专辑,无话可讲,但是到了这第二张华语专辑,一下子给得多,直接上到了十五首歌的大专,那就必须涨价。
港港也一样,98港币一张,其实已经不算便宜,但港台这边卖专辑,本就都习惯性地采用短线操作的思路,普遍给到一张专辑十首歌就差不多了,因此才把定价压在百元以内,十五首歌的大专辑,本地市场几乎没有。
但林见鹿不想这么随行就市了。
他不缺歌,不缺作品,他缺的是时间和精力。
而且录歌很快,之于他来说,很简单,跑宣传却实在是繁琐之极的烦人。
所以就一张专辑里多塞歌,定价拉起来。
湾湾那边暂定涨到240台币,老段甚至说,看录出来之后的整体效果,如果专辑足够硬,可以考虑定到280台币,港港这边则会考虑定价在140港币到150港币的样子——这样子随着专辑内容的定价调整,华语这边不多,但在欧美的唱片市场,这才是常态。尤其很多创作型歌手,普遍喜欢大专,一张专辑塞十六七首歌的都有的是,那当然不能跟普通十首、十二首歌的专辑卖一个价。
嗯,专辑歌单——
《花香》、《江南》、《像风一样自由》、《有没有人告诉你》、《西海情歌》、《背叛情歌》、《一起摇摆》、《奔跑》、《东风破》、《夜曲》、《爱在西元前》、《唯一》、《第一次》、《白月光》、《爱情转移》,外加一首粤语作品《富士山下》。
依然是林见鹿的选歌老路子,大杂烩。
风格上的大杂烩,歌手上的大杂烩。
只不过相比起《冷酷到底》那时候作为新人的小心翼翼,以及力求对各个销售市场都能有定位精准的作品,到了这第二张专辑,他就更有底气了,当然也就更能放得开了,于是就没有再选类似《倍儿爽》这一类的曲风,而是开始适度的往里面多掺杂了一些我伦的作品,增加了含伦量。
而诸如日韩、东南亚一些非华裔的消费者,他已经不需要再通过一张华语专辑去打了,他有更强势的英文专辑去主打这一块儿的市场了!
做出这种决定,当然是基于之前两张专辑,一张他自己的《冷酷到底》,一张他从头到尾包办打造的陈舒华的《追光者》,他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市场口味的感知,同时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