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三百九十五章 月球土壤里藏着的“生命”

四千三百九十五章 月球土壤里藏着的“生命”(1 / 2)

刘畅盯着温度曲线,实时汇报:“温度回升至12.2℃、12.8℃……14.5℃,预计5分钟后恢复至目标温度15℃。”

“心月狐已同步故障信息至地面工程团队,初步判断为月尘导致的接触点氧化。”指挥中心回应,“重启后若温度稳定,可继续实验;若再次出现异常,立即执行样本转移方案。”

5分钟后,A2组培养箱温度稳定在15℃:“温度恢复正常,波动范围±0.2℃,符合实验要求。”李锐松了口气,对着通讯器补充道,“已安排张明每小时检查一次培养箱运行状态,记录温度、湿度数据,确保无二次故障。”

傍晚21:45,首次检测时间如期而至。刘畅穿上无菌防护服,走进检测区:“吴刚03号开始首次检测,当前无菌室气压高于外界5Pa,符合操作要求。”她将A1组培养皿从培养箱中取出,放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载物台,“A1组样本放入检测位,激光波长设置488n,荧光强度阈值5000。”

显微镜的屏幕上,无数个绿色的光点闪烁着——那是硅基耐受菌的DNA被荧光标记后的信号:“检测到微生物群落数量约1.2×10CFU

毫升,较初始状态增殖12倍,代谢产物浓度0.3g

L,符合预期增殖速率。”

张明在终端上记录数据,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清晰可闻:“A1组检测数据已记录,同步至地面数据库。A2组样本准备检测。”

当A2组培养皿被放入显微镜时,屏幕上的绿色光点同样密集:“A2组微生物群落数量约8.5×10CFU

毫升,增殖8.5倍,受短期低温影响,增殖速率略低于A1组,但无死亡迹象。”

A3组的检测结果则让众人有些意外——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出现了微弱增殖:“A3组微生物群落数量约3.2×10CFU

毫升,增殖3.2倍,说明硅基耐受菌的极端环境适应性超出预期。”

“这个结果太有价值了!”陈玥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心月狐,首次检测数据显示,硅基耐受菌在三种环境下均实现增殖,尤其是极端环境组的存活能力,为研究太空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方向。”

李锐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绿色光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吴刚小队向心月狐、林队汇报,首次检测任务完成,数据完整有效,无操作失误。接下来将按计划每12小时检测一次,持续追踪72小时。”

“任务执行出色!”林队的声音传来,“科考站已为你们准备好晚餐,检测结束后好好休整。地面团队将连夜分析数据,明天上午给出后续实验调整建议。”

走出生物实验室时,月球已进入黑夜。透过走廊的舷窗,能看到远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亮起了淡蓝色的指示灯,如同夜空中的星星。刘畅停下脚步,望着窗外深邃的宇宙:“真没想到,月球的土壤里竟然藏着这样顽强的生命。”

张明点点头,终端上还显示着那些绿色光点的图像:“它们能在没有氧气、极端温差的环境下存活,或许未来能成为改造月球生态的‘先锋物种’。”

李锐望着两人兴奋的脸庞,想起出发前的誓言——他们带着“砍伐月桂”的寓意而来,如今,这株生长在月壤中的“生命之桂”,正以顽强的姿态,在人类的探索下绽放出新的光彩。“走吧,”他转身走向餐厅,“今晚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更重要的检测任务,我们要把这些来自月球的生命密码,完整地带回地球。”

通讯器里,地面指挥中心传来轻柔的背景音,那是地球的风声与海浪声——跨越38万公里的距离,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在此刻交汇,而知海科考站的灯光,正照亮着月球上的生命探索之路,也照亮着人类迈向深空的未来征途。

月球标准时次日清晨6:45,刘畅的手腕终端发出轻柔的提示音——距离第二次微生物检测仅剩15分钟。她轻手轻脚地起身,避免打扰还在休息的李锐和张明,透过宿舍舷窗望向窗外:月球黑夜尚未结束,深邃的宇宙背景下,无数星辰如同碎钻般镶嵌在墨色丝绒上,远处的知海环形山边缘泛着淡淡的银灰色光晕,那是地球反射的微光。

“吴刚03号准备前往生物实验室,当前身体状态:心率58次

分,血压120

75Hg,精神状态良好。”刘畅对着通讯器轻声汇报,穿上实验工作服时,指尖触到面料上的透气孔,能感受到微弱的气流循环。

抵达实验室时,陈玥已在操作区等候,眼底带着些许红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被废三年后 和离前夜,疯批医妃二嫁心机皇叔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钢铁先驱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