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零三十六章 我们突破了无人作战的‘电磁瓶颈’

四千零三十六章 我们突破了无人作战的‘电磁瓶颈’(1 / 2)

当然了,仅仅是这样的回答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在等他继续回答。

面对众人的目光,吴浩微微一笑,整理思绪说道:“相比较于空军海军武器装备,其实陆军武器装备更为庞杂,所处的环境更为恶劣,要求也更为苛刻。

而这就对我们的装备技术要求更高,甚至更为苛刻,要求我们的装备技术能够适用于这些环境和使用要求。

比如高寒高原,雪地极寒,盐碱腐蚀,高温高湿,干旱沙尘等等,更不用说战场上了,各种极端环境都可能会遇到。

那么如何保证装备技术在这些极端苛刻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呢,首先,我们为这些装备到这些武器装备上的设备设计了三重冗余防护体系。

首先是机械结构层面,采用了航天级的抗震纳米涂层,这种材料由亿万个自修复纳米单元组成,能在受到12级烈度震动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自动重组,确保设备完整性。

其次是电磁防护,设备内部的蜂巢状屏蔽层由超材料制成,对300MHz-300GHz频段的电磁干扰衰减率超过98.9%,即使遭强电磁脉冲,核心系统仍能维持基本运行。”

他调出一段在西北荒漠进行的实装测试视频,视频中,一辆坦克在崎岖地形上高速行驶,炮管却始终稳稳锁定目标。

吴浩轻点屏幕,视频画面突然放大,坦克舱内空无一人的驾驶位引发全场惊呼。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豪:“各位请看,这辆99A改型坦克正在进行的,正是全球首次超视距无人化作战测试,

此刻真正操控它的,是位于580公里外指挥中心的一名测试人员。“

大屏幕分切出双画面:左侧是荒漠中疾驰的坦克,右侧则是指挥中心的实时场景。

身着作战服的测试人员戴着神经接驳头盔,双手虚握空气,面前的全息屏上,坦克视角的战场画面与他的眼球转动完全同步。

当他意念一动,坦克立即精准规避前方弹坑,炮管自动锁定三公里外的模拟靶标。“通过先进的光量子通信技术,我们将操控延迟压缩到了5毫秒以内。“

吴浩调出数据流,红色曲线在时间轴上几乎与零刻度重合。

“结合AI辅助决策系统,坦克能自主完成80%的战场动作。比如现在……“

吴浩的话音未落,视频中的坦克突然急停,车身自动调整角度,利用地形遮蔽弱点。

“当系统检测到敌方反坦克导弹来袭概率超过60%,会在0.3秒内生成三个规避方案,供操作员进行最终确认。“

听到吴浩的介绍,这个时候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轻的陆军军官站起来询问道:“吴总,在那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保证远程操控的稳定性?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众人都纷纷点头。确实,相比于空中,陆地战场的电磁环境更为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依然保证远程操控,这确实是一个技术难题,这也是很多无人化武器装备所面临的困境。

比如在好几年前的两熊之战中,小型化无人机强势崛起,由此给战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甚至一度发展到了无人机主宰战场。

决定战争和战场态势的不再是有多少战机火炮了,而是几千块钱甚至几百块钱成本的无人机。

而为了对抗无人机,双方也想了很多办法,发明了很多反无人机武器,其中电磁干扰也是最常用,最普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而为了对抗电磁干扰,无人机也开始进化,一种采用光纤遥控的自杀式无人机也被发明出来,它自带光纤,可以不受电磁环境的干扰,抗干扰能力非常强。

所以电磁干扰失去作用了,只能采用硬杀伤模式来进行拦截了,这使得拦截成功率大大降低。

所以现在有军官提出这个问题,自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面对众人的目光,吴浩自信一笑,缓缓说道:

吴浩从容地滑动平板,屏幕上的画面切换成布满雪花噪点的电磁频谱图,一辆坦克模型在其中艰难前行:“各位请看,这是我们模拟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测试画面。传统无线传输在这种环境下,信号衰减率超过90%,但我们的系统采用了‘量子加密+光纤冗余’的双重保障机制。”

他调出坦克底盘的特写,细密的光纤如同神经网络般缠绕在关键部件上:“首先,每辆坦克都配备了12公里长的战术级光纤,在展开作战前,会由工程兵预先铺设至指挥中心。

一旦遭遇电磁干扰,系统会在0.1秒内自动切换至光纤传输模式,就像给坦克连上了‘数字脐带’,完全隔绝外界电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圣觉醒,吃货妹妹不好养 钢铁先驱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挺孕肚守寡后,错嫁的亡夫回来了 和离前夜,疯批医妃二嫁心机皇叔 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