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应星举一反三的命人做出来的,可见其是真正有大才之人。
“宋先生乃是有大才之人,倘若先生真心为大汉效力,朕愿意以工部尚书之职任用先生!”
见宋应星没有反对的意思,刘平又抛出了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条件。
工部尚书啊!正二品的大员啊!
自己祖上做过最大的官啊!
好几种声音在宋应星心中回荡,一心想要光耀门楣的他怎能放过这个机遇。
“陛下厚恩,宋某没齿难忘,愿为大汉效力!”
见他终于同意了,刘平大笑着扶起了拱手低身的宋应星。
此时此刻,只有刘平自己才知道心中有多高兴。
至于封工部尚书之事,刘平想不到整个华夏大地上,还有比宋应星更适合之人。
一旁的几人纷纷出言祝贺宋应星,这倒把宋应星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徐光启年方七十了,对于官场之事早就不感兴趣。
而孙元化呢,虽然做到了登莱巡抚,但却差点被崇祯大帝砍了脑袋,对官场上尔虞我诈早就不厌其烦,心灰意冷。
汤若望则更加不感兴趣了,他本就是为了传教而来的东方,对于做官之事根本毫不放在心上。
因此,听闻刘平要封宋应星为工部尚书后,三人只有热情的祝贺之意,并无什么羡慕嫉妒的意思。
随后,宋应星便一台一台的为刘平等人介绍起了这些机床的作用。
直到了那些小锻锤之前,宋应星才着重的介绍道:“那日从汤先生听闻这水力锻锤后,我便连晚上睡觉也想着这件事,好在总局离宣武门的护城河不算远,我便命人挖了一条人工渠,引护城河水流过厂房,带动水力锻锤后再流回护城河中……”
刘平点了点头,对于宋应星能搞出这一切来并不好奇。
刘平反而有些好奇这个时代水力锻锤的效率,便问道:“有了这水力锻锤,一日可得多少优良枪管?”
火枪制造中最难的便是枪管的打制,因此刘平直接切入了关键问题。
“一个人半日的时间,便可得一根枪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