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旺微微点头,“那可不,种田也是一门学问,不然,为何同样的庄稼地,有人亩产三担,而个别农户却能达到五担有余。”
好在,宋叔和二狗哥皆是种田的好手,将田里的庄稼打理得井井有条,产量也比别家高出些许。
虽然高出的部分不是很多,也就一二百斤,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足以让他们眼红得眼眶发红。
去年秋收之后,就有人向宋叔请教经验,询问他是如何让庄稼高产的。
宋叔的回答是,种田恰似养花,必须精心呵护,花儿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勤浇水,勤除草,多铺粪,肥力充足了,庄稼自然长势喜人,产量也就上去了。
“相公,我寻思了一番,若是有小点的庄子,倒不如再买一个,毕竟家中人口众多,单靠村中以及庄子上,那十几亩田的收成,根本无法满足一年的需求。还得额外花费银子买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件事,小溪已经想了许久,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只不过相公一直在山上忙,她没有机会说而已。
民以食为天,粮食可是重中之重,若是遭遇灾年,那些黑心的奸商,会把粮食的价格抬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根本不是他们这种普通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
但若自己有庄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即使真的遇到灾年,也无需担忧,俗话说得好,家有存粮心不慌。
以他们现有的积蓄,再购置一个三四十亩的小庄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娘子所言极是,待我回头去找秦牙人打听一下,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庄子,最好是离清水村近一些,或是在镇外最佳,如此,我们往来也会方便许多。”
陈家旺向来对小溪言听计从,此次也毫无例外。
他二话不说,便点头应允了,更何况,他心中也有此想法,二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小溪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最好是那种附近有山有水的庄子,一来不用为灌溉而发愁,闲暇时,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山上采菌子,简直一举两得。”
陈家旺对此十分赞同,他还就不信了,这么大个芙蓉镇,还寻不到一处合心意的庄子。
在前面驾车的黑娃以及车厢内的白芷,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他们的主家当真有钱,去年才买了个八十几亩的庄子,如今又要再添一个。
马儿就是比毛驴跑得快,不过一柱香的时间,便来到位于清水村外的庄子上。
黑娃将马车停好,便去开院门,结果却微丝未动,只听到“哗啦啦”铁链滚动的声音。
仔细一瞧,原来竟是从里面锁上了。
小溪柔声说道:“宋叔宋婶是不是出去了?”
夫妻二人,虽是家中买来的下人,但却从未限制过他们的自由,平时可以随意走动。
“不能,我猜应该是在庄子上忙着呢!”
宋叔宋婶是个极其勤劳的人,在竹溪村时,就鲜少出去串门,来到这边更不会。
毕竟对清水村不熟,从这里到村子,还有近三里的路程,所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溪问道:“那怎么办?”
“老办法,黑娃跳进院中,找到钥匙将锁打开便是。”
来过这里多次,陈家旺清楚的知晓,家中藏有钥匙的地方。
给娃听闻此言,威胁门口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在一条臭水沟中,寻到了半截木桩。
忍受着难闻的气味将其捞出,放到墙根处,而后便踩着它,一点点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终于爬上了墙头。
果然站的高看的远,虽然他是坐着,但依旧看到不远处的庄子上,有两个人影晃动,即使看不清其面容,也知道,除了宋家夫妇不会有旁人。
毕竟距离大面积收秋,还有八九日时间,这个时候,绝不会有村民还在田里忙乎。
黑娃满眼兴奋地喊道:“老爷,夫人,我看到了,庄子上有两人正低头在药材田里忙乎着,肯定是宋叔宋婶,他们没有外出。”
“好,我们知道了,你下去时,小心一些,别摔倒。”陈家旺轻声嘱咐着。
“嗯!知道了。”黑娃应了一声,便从墙头一点点,试探性地往下爬,只听扑通一声,终于平安落地。
心中不禁有些怪老地主,好嘛将院墙砌得如此之高,估计就连小偷来了,怕是都望而却步。
此时,正在庄子里挖野菜的宋家夫妇,还不知晓,老爷和夫人的到来。
“还好,之前你割了不少菜籽,不然,冬日里那几头猪怕是就没得吃了。”
宋婶看了眼又老又黄,所剩不多的野菜,小声嘀咕着。
“掺点麦麸,估计也够喂到开春了,到时,野菜多的是。”
说实话,宋叔也瞧不上这些野菜,但没办法,季节到了,还能挖到野菜,就已经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