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反!杀!(4 / 5)

> 话音未落,兵刃出鞘!

兵卒们立刻开始驱散人群,朝臣被迫归列,百姓则被赶入山道,惊呼声、哭泣声、斥骂声混作一团!

“不是刚说完仁义割地,怎么转身就翻脸了?”

“这……这不是陷人于死地吗?”

“他是要杀鸡儆猴啊!”

人群中,有人大喊:“秦老啊,回来啊!你走了,他就要杀人啦!”

可那道青衣人影,早已没入远山苍茫之中,再无踪迹。

此刻的山丘,不再是剑台,而是牢笼!

而那站在高台之上的淮北王,却如同一尊冷峻之神,俯瞰众生,语气冷漠如霜:

“传我军令,今日之后,长亭附近十里内封锁三日,凡入场者皆须核查。”

“违者,杀无赦!”

这番话一出,朝臣们已惊骇莫名。

有人试图上前劝阻:

“王爷!这……这若传入京中,恐对朝局不利!”

可淮北王目光一扫,那人便再也不敢作声。

他知道,今日之耻,淮北王需用铁腕弥补;而这些“证人”,哪怕不死,也不能让他们自由离去。

于是,在秦玉京走后的第一刻,场中便彻底变天。

百姓的信任,被铁骑碾碎;朝臣的尊严,被命令粉碎;这场比剑的余波,才真正开始。

而山外的秦玉京,走在通往云河州的官道上,回首望去,只淡淡叹了一声:

“人心既失,天命亦衰。此地……怕要乱了。”

长亭之上,残阳斜照,洒落下一地肃杀的光。

台下,百姓早已被兵马驱散,哭喊四起,而那一众朝臣,则是满面惊惧,惊魂未定地挤在角落,宛若待宰之人。

就在这时,一袭青衣的谋士快步而来,正是淮北王座下第一智囊——诸葛南。

他轻声而急促地走近淮北王,低声劝道:

“王爷,眼下之事虽有波折,但大势未失,若再添杀戮,只怕……会寒了人心,坏了王爷多年积累的名声声望。”

说到“名声”二字时,他声音格外低,眼神也隐隐带着劝谏的忧虑。

但淮北王听后,却只淡淡一笑,笑意之中却带着讥讽与冷意。

“南先生,你说这名声……”

他顿了顿,望向远处那尚未散尽的山烟与混乱,语气忽然一变,低沉中透着刻骨的冷漠:

“当本王被算计的那一刻开始,就再无什么名声可言了。”

“你我今日若是被秦玉京彻底羞辱,割地之后再失势,明日那街头巷尾,便要把我淮北王贬得一文不值。”

他忽然拔出佩剑,寒光耀眼,语声森寒:

“史书,从来不是清流写的,是胜者写的。百姓,也非明察秋毫之士,不过是些道听途说的愚民罢了。”

“只要我们赢了,谁还记得今日之事?”

他一字一顿,森然道:“百姓的舌头可以割,朝臣的笔也可以折。”

诸葛南闻言,神情微变,望着王爷脸上那抹陌生的冷峻,竟有些不敢置信。

“王爷……你要封口?”

淮北王不语,只轻轻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兵甲轻鸣,寒意四起,仿佛连日光也被割碎。

诸葛南下意识回头望去,正对上那些惊魂未定的朝臣面孔——其中更有几位,那是这大尧朝堂天大的人物!

如郭仪、许居正、霍纲等人,此刻一个个噤若寒蝉、面如死灰。

“王爷……”他低声开口,试图再度劝说,“这些大人们……难道也要?”

淮北王仿佛早知他会问此句,反而先他一步笑了:

“这群人,你觉得他们有一个会真正站在本王这一边?”

“他们今日虽不言,却皆暗自怨我;他们看我割地,心中幸灾乐祸;他们盼我失败,回京好将我弹劾、削权。”

“他们不可信,也无用,留着作甚?”

他转过头,望向那远处金乌将落的天边,语气轻描淡写,宛如一位在风中整理衣襟的旅人。

“今日剑试之乱,波及数人,本是无可奈何之事。”

“朝廷若追究,大可一言——比剑未成,山间风波,扰乱场面,有奸人趁乱图谋不轨,本王即刻剿灭,未使祸患蔓延。”

“谁敢质疑?”

诸葛南听到这里,已彻底明白。

这不是一时的权谋之念,而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三国大军湿家 一梦维艰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衰神小王爷的福运团宠妻 古人看我玩原神 农民将军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