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琢磨着,海运便利,郑家海上势力庞大,或许可以将粮食从海外运来。
郑芝凤走后不久,高迎祥也前来告辞了。
闯军在四川休整了一两个月,基本已经恢复了元气,如今即将开春,正是出去打拼的好时机。
高迎祥不愿久居人下,所以打算重返中原,继续他的造反大业。
而对于江瀚主动提出的资助兵甲粮草,高迎祥则表现得十分谨慎,只象征性地接受了一小部分。
其余的,他则坚持按市价购买,账目清晰,丝毫不逾矩。
初入四川时,高迎祥还只是惊叹于江瀚治理一方的能力。
短短两年时间,不仅攻下了四川全境,而且还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高迎祥这帮常年流窜的起义军首领看来,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大家都是造反出身的,你江瀚打仗厉害可以理解,毕竟是老前辈了。
但这治理地方的能力,你又是从哪儿学来的?
在四川待得越久,高迎祥心中就越是惊惧。
江瀚治下政令通畅,深得民心,兵精粮足,俨然成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要是再让其经营几年,不知道又能拉出多少可战之兵。
高迎祥生怕自己麾下的兵将在四川惹是生非,从被江瀚找到借口火并。
因此,他在营中三令五申,勒令众人必须遵守法纪,公平交易,不得滋扰地方。
对高迎祥的这些小心思,江瀚心知肚明,同时也不以为意。
在他看来,高迎祥经过去年的惨败,精锐尽丧,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陕西三边有孙传庭、洪承畴两人坐镇,高迎祥几乎不可能再打回去,补充兵力。
他很大概率,只能像张献忠一样,在湖广等地流动作战。
失去了主力精锐的高迎祥,注定难成气候,只能为王前驱。
为了进一步“支持”湖广一带的起义军,江瀚与高迎祥商议,在夔州府附近的长江口岸,设立一个中转集市。
各路义军掳掠来的财物,可以通过集市交易变现。
江瀚愿意充当一个军火贩子的角色,为前来交易的义军提供急需的火器、刀甲等军需。
当然了,江瀚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交易要以金银为主,古玩字画需折价出售。
并且,每成交一千两银子的军需,其中必须有两成,换成等价的粮食;否则,军械的售价,将上浮两成。
这个条件听起来有些苛刻,但高迎祥权衡再三,还是咬牙应了下来。
没办法,麾下人马战斗力不够,急需精良的装备来弥补。
如今战乱愈演愈烈,各地乡绅都修起了高墙堡垒,用以自保。
如果没有四川提供的火炮,他们恐怕连地主的堡寨都难以攻克,更别提县城了。
他们又不像江瀚一样,有稳固后方可以自产军械,除了溢价购买,别无他法。
就这样,上元节刚过没多久,高迎祥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成都,准备从湖广方向出川。
接连送走了郑芝凤和高迎祥两拨人马后,江瀚才稍稍轻松了一些。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