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已在府中正殿等候诸位新科俊彦,请随我来。”
三人下马,在曾瑞的引领下,踏上红毯,穿过一道道森严的门禁,步入这曾经象征着天家威严的深宅大院。
寿王府正殿内,灯火通明。
虽不及当年盛况,但此刻的宴席却也规制极高,珍馐美馔,丝竹悠扬。
江瀚高踞主位,神情中带着一丝和煦。
曾瑞与军中几位将领作陪,新科进士们分坐两侧。
席间,江瀚寥寥数语,勉励众人尽忠职守,造福一方。
饮宴渐渐进入尾声,酒过三巡,众人脸上还是兴奋不已,脸颊上都带着红晕。
江瀚并未多留,只是道“诸位辛苦”,便在亲卫簇拥下先行离席。
接着一众士子也在冯承宣的带领下,离开了大殿。
见此情形,新科三鼎甲吴熙、陈安、周德福三人也准备告退。
刚走出正殿大门不远,身后便传来曾瑞的声音:
“三位新贵,留步。”
三人闻声转身,只见曾瑞快步走来,身后跟着几名捧着朱漆托盘的侍从。
“大帅有赏赐,命本府亲自转交。”
三人有些诧异,今天已经是超规格了,怎么还有赏赐。
曾瑞带着笑脸,挥了挥手,身后的侍从依次上前。
首先是探花周德福。
托盘上赫然是几锭沉甸甸、闪着润泽光芒的官银,旁边还有一个精巧的紫檀木盒。
曾瑞打开盒盖,里面是一方上好的端砚,砚台一角镌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旁边另有一枚小巧的银质印章,刻着“勤政惠民”四个小字。
“周县令,”
曾瑞看着这位激动得手足无措的老吏,
“大帅知你半生谨小慎微,勤恳于事。”
“银子收好,这是安家立业之本,砚台勉励你执笔为民,印章希望你时刻铭记‘勤政惠民’四字。
“不要辜负大帅所托,当好这百里侯,替他牧守一方。”
周德福双手颤抖地接过,老泪纵横,深深一揖到地:
“下官.下官肝脑涂地,难报大帅恩德万一!”
接着是榜眼陈安。
托盘上同样是几锭官银,除此之外,还有几册装帧精良的书卷。
曾瑞拿起最上面一本,赫然是《肃本淳化阁帖》。
“陈县令,”
曾瑞看向这位年轻的寒门士子,
“大帅知道你喜爱书法,这是从宁夏庆藩搜出来的《淳化阁帖》。”
“虽然只是拓本,但里面包括了王羲之、王献之、张芝、钟繇等宋以前历代书法大家的匠心之作。”
“应该是庆王从兰州找来的。”
陈安郑重接过,心中感到一阵暖流。
他深深作揖:
“学生定当夙夜匪懈,不负大帅栽培!”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