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塞(2 / 3)

吃了;家母想不开,便上吊了。”

    江瀚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苦涩:

    “后来剩我一个,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和柱子一起去参了军,勉强混口饭吃。”

    邵勇沉默了,握着缰绳的手微微用力,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安慰。

    而江瀚反倒坦然一笑,拍了拍邵勇的肩膀:

    “不提这些了,白家沟马上就到了;穿过这马家沟,马上就能看了。”

    江瀚家就在安塞县的白家沟,紧挨着马家沟。

    白家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隔壁的马家沟可是出了个进士,叫做马懋才。

    马懋才,江瀚对这个人并不陌生,《备陈大饥疏》好像就是他写的。

    崇祯元年,马懋才路过陕西,见家乡遭了灾,于是就写下了《备陈大饥疏》并呈给了皇帝。

    上书后,朝廷确实下拨了一些赈济。

    按理说,不少乡亲都受过他的恩惠,不过这些和江瀚家已没什么关系了。

    那时候,江瀚早就去了延绥镇当兵。

    江瀚家就在马家沟对面,仅仅隔了一条延河;跨过干枯的河床,江瀚骑在马上,扫视着这个曾经生养自己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典型的陕西农村,以土窑洞为主,剩下的都是些摇摇欲坠的黄泥房子。

    走进村子,江瀚发现这里早已破败不堪,村民死的死,逃的逃,十不存一。

    许多空着的房屋都已破败不堪,院内积雪足有半尺多深,长满了杂草,显得格外荒凉。

    江瀚招手叫来董二柱,对他吩咐道:

    “柱子,你把下面的兵丁打散,五人为一组,你带他们去找些空房子,分批住进去。”

    “反正村子里也没什么人了,咱以后就在这儿住下了。”

    自从崇祯初年起,整个陕北就是一副地狱绘图,根据《汉南续郡志》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

    成千上万活不下去的流民,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扒树皮挖草根,能吃的不能吃的,全都啃得干干净净。

    落单的人,随时可能成为流民的猎物;不少人会在某个夜晚悄无声息地消失,然后填了流民的肚子。

    江瀚和董二柱两人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才将手下的士兵分批安置好。

    一整个村子的空房子都被占得满满当当,饶是这样,仍然还有一部分士卒没地方住。

    没办法,江瀚只得让他们找个挡风的地方,搭个行军时用的帐篷,就当临时住所了,以后他再想办法。

    忙完这一切,天都快黑了,江瀚这才带着柱子、黑子和邵勇三人,一同向自家的老窑洞赶去。

    柱子骑在马上,满脸兴奋地给众人介绍起白家沟:

    “我和瀚二哥家的土窑洞就在前面,我俩是邻居,因为我们两家是外姓人,所以就一直报团取暖。”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荒地,继续说道:

    “这边是我们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的地方,这边一片都是他家的地......”

    正当柱子兴奋地介绍着白家沟时,一旁的邵勇好像听到了些什么,抬手打断了柱子:

最新小说: 王猛传奇 上命昭唐 升龙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明开超市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晋末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