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集》的孩子,都是一个活档案;每一首传唱的童谣,都是一份密报;每一块墓碑上的铭文,都在记录你们不敢承认的罪。”
她展开手中竹简,正是从石室拓下的迎圣会成员名录与死难者名单:“这些人,不是叛逆,他们是想让百姓少饿一顿饭、少冻一夜街的读书人。他们的血,不该被一句‘历史误会’轻轻抹去!”
围观村民越聚越多,有人跪地痛哭,有人默默摘帽致敬。一名白发老妪颤巍巍上前,捧出一只破旧陶罐:“这是我男人临死前藏的,他说……若有后人追问迎圣会的事,就把这个交给她。”
林晚舟接过,打开一看,竟是半页烧焦的奏折残片,上面赫然写着:“查北境军粮拨付,实为内廷监丞李德全私自截留,转售私盐商贾,致戍卒三千余人冻饿而亡。”落款日期,正是新帝登基前一年。
她心头剧震。这不是普通贪腐,这是皇室核心成员直接参与的谋杀!
她猛然抬头,望向京城方向。原来所谓“舍车保帅”,根本不是为了保全祖制尊严,而是为了掩盖更深的罪孽??那些流淌在龙椅阴影下的血,早已浸透三代帝王的手。
当天傍晚,她在书院召集所有师生,宣布成立“民间纪事堂”,公开讲授迎圣会始末,并启动《记忆录》编撰工程。学生们自发分成小组:一组负责整理青梧井出土文献;一组奔赴各地联络点,寻找其他藏档;还有一组专门收集口述史,走访幸存者家属。
第三日清晨,一封匿名密函送至她案前。信纸极薄,字迹用米汤书写,需以火烘烤方显真容。待她小心加热,一行行小字浮现眼前:
>晚舟:
>
>我是你母亲的贴身侍女翠屏。当年你母因追查迎圣会资金流向,触怒贵妃一党,被诬通敌,赐白绫。我侥幸逃脱,藏身乡野二十载。
>
>今见你举义旗,泣不成声。特奉上一事:你母临终前曾托人送出一枚玉佩,内藏微型胶卷,记有贵妃与礼部尚书李维安私通书信,及二人合谋构陷忠良之证据。玉佩现藏于城南慈恩寺观音像右手指尖空腔中,暗格机关以‘莲心三转’开启。
>
>切记:李维安非独行,其背后尚有一‘紫宸阁’,专司抹杀异己、篡改史册。阁中七人,皆身居高位,代代相传,名为‘清流’,实为毒瘤。
>
>愿小姐承母志,雪沉冤。
>
>??翠屏绝笔
林晚舟双手颤抖,泪水滴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字迹。她终于明白,为何从小就被家族排斥、被庶妹林婉柔百般陷害??因为她身上流着那个“罪妇”的血,因为她注定要掀开盖子。
当晚,她乔装成尼姑,潜入慈恩寺。月色朦胧,佛影森然。她攀上偏殿屋顶,撬开观音像指尖,果然取出一枚温润玉佩。剖开一看,内藏胶卷完好无损。
回到书院密室,她用投影仪展开影像,一页页文件缓缓显现:
-李维安与贵妃通信,称“迎圣会不过是跳梁小丑,真正威胁在于思想传播”,建议“焚书、禁讲、诛心”;
-紫宸阁会议记录,列出“可控清算”计划:牺牲几个边缘官员,塑造皇帝仁德形象,同时永久封锁高层决策链;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份手令显示,当年沈知衡坠马事件,竟是紫宸阁授意,由太医院副使在药中掺入致幻草药,使其神志不清误入险路!
林晚舟怒极反笑。原来他们连“英雄归来”的剧本都写好了??让沈知衡活着回来,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受害者,用来安抚民意,却绝不允许他触及真正的黑幕。
她当即提笔,写下三封密信,分别送往北方戍边将领、南方书院联盟、以及海外华侨商会。信中附上部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