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串,处处洋溢着农家秋日的丰足与安宁。
“哎呀!秋铭回来啦!”奶奶系着围裙,从屋里掀帘子出来,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来。她手里还拿着擀面杖,显然正在忙活。
“奶奶!”陈秋铭赶紧上前,“我回来了。”
“回来好,回来好!快进屋歇歇!坐一天车累坏了吧?”奶奶围着他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瘦了,在外头肯定没吃好!”
陈秋铭笑着放下行李,拿出手机,对着热闹的院子拍了一张照片——大白狗、鸡鸭鹅、玉米垛、辣椒串,还有奶奶慈祥的笑脸。他随手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到家了。”
几乎瞬间,朋友圈就蹦出一连串点赞和评论。
【金叶子】:哇!大公鸡!大肥鹅![流口水]
【祁淇】:老师老师!那只大白狗好可爱!可以rua吗?[可爱]
【林晓安】:铭哥!这鸡一看就好吃!炖蘑菇绝了![馋]
【典晨阳】:农家乐啊这是![强]
【郑燚】:一派生机盎然,真好。[微笑]
【段雪平】:老师旅途辛苦,好好休息。
【李一泽】:(点了个赞)
……甚至连【王春雨】都点了个赞。
看着学生们七嘴八舌、充满生活气息的评论,陈秋铭忍不住笑出声来,仿佛那些青春的喧嚣也透过屏幕,感染了这个宁静的农家小院。
“进屋吃饭!”奶奶在屋里喊道,“‘上车饺子下车面’,奶奶给你擀的面条,赶紧的!”
陈秋铭赶紧进屋。老式的堂屋里,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旁边还有几碟小菜:自家腌的咸菜、炒鸡蛋、大酱和嫩葱。
面条粗细均匀,冒着热气,浇头是简单的西红柿鸡蛋卤,却散发着无比诱人的香味。这是刻在他记忆最深处的家的味道。
陈秋铭放下手机,洗了手,坐到桌前端起面碗,也顾不上烫,唏哩呼噜地吃了起来。面条劲道爽滑,卤汁酸甜咸香,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一碗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
“慢点吃,锅里还有呢!”奶奶坐在旁边,满脸慈爱地看着他。
陈秋铭连吃了三大碗,直到实在吃不下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筷子,满足地叹了口气:“还是奶奶做的面最好吃!外面再好的馆子也做不出这个味儿。”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好吃就多吃点!在外面一个人,可得照顾好自己的肚子。”
收拾完碗筷,祖孙俩坐在炕沿上聊了会儿天。陈秋铭挑着学校里一些有趣的事跟奶奶说了说,比如学生送的零食,班级的新气象,隐去了那些争斗和烦恼。奶奶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问上几句。
聊着聊着,一阵困意袭来。旅途的劳累和家里的安心感同时涌上,陈秋铭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困了吧?快去西屋炕上躺会儿!你的屋子我都收拾好了,被褥刚晒过。”奶奶催促道。
陈秋铭确实累了,便不再推辞,走进自己从小住到大的西屋。炕烧得温热,被子蓬松柔软,散发着阳光的味道。他刚躺下,一只肥硕的大橘猫就悄无声息地跳上来,在他腿边找了个舒服的位置,揣起手手,卧了下来,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窗外是鸡鸭偶尔的鸣叫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除此之外,一片宁静。陈秋铭听着这熟悉的“故乡协奏曲”,闻着被子上阳光和老房子的味道,感受着身边猫咪的温暖,意识很快就模糊了。在外面的酒店或宿舍,床再大再软,也从未让他感到如此彻底的放松和安心。这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