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没人知道,但肯定没那个胆子坐稳。
刷刷刷,哗哗哗的,右侧为的翁天佑,昂挺胸站出来,单膝跪地,吼声如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世子殿下”
“崎尾,鞑子上岸了”
“鞑子的凶残,世人皆知”
“不要再犹豫了,不能再拖延了,兵吧”
“末将,甘愿为先锋,亲提大军北上,干死狗鞑子,全部赶下海”
、、、
话声刚落,哗哗哗的,右侧的几个老武夫,也跟着全部站出来了。
大将万禄,杨正,杨祖,林坤,单膝跪地,跟在翁天佑的后面,板板正正,吼声请战:
“世子殿下”
“狗鞑子,嗜血残暴,屠城灭口”
“下令吧,末将愿往”
“世子殿下”
“清妖清狗,血海深仇,血债血偿”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兵吧”
“世子殿下、出兵吧、、、”
、、、
一众老武夫,脸色刚毅,目光炯炯,看着上面的小年轻世子,眼神里全是杀气和钢铁意志。
这帮能留守的,早就做好了准备,随时增援本岛各个方向,把清狗子杀干净,赶下海。
“呃”
年轻俊朗的小郑经,顿时咽了咽口水。
是的,面对一众老杀胚的凌厉眼神,心底里,瞬间感受到泼天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啊。
很自然的,就挪了挪小屁股,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以减缓内心里,该死的煞气压力。
没得办法,他今年也就19岁,在后世,也就刚刚成人啊。
年纪轻轻的,就要直面这种,鞑子攻岛破城,亡族灭种的泼天压力,有点吃不消啊。
半响后,才缓过神来,端正坐姿,摆了摆手,一本正经的说道:
“诸位将军”
“稍安勿躁,不要急”
“此事关系重大,再等一等”
“容本公子,再好好想想,再想想”
“五位大将军,先起来吧”
、、、
再双手一翻,示意下面的五个老武夫,别跪着吓人了,先起来吧。
说罢,还是忍不住的,用衣襟擦拭了一下额头,上面布满了冷汗啊。
兵者,国之大事。
一旦出错了,那就不是小事情,当真是要被鞑子屠城的。
即便是侥幸活下来了,那也是被赶下海,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更何况,他只是个留守,父王就在旁边,出兵是大事,没那个胆子,擅自做主啊。
同样,他也想不到,在如此多的兵力,防守如此严密的情况下,鞑子竟然有能力冲上来。
最后,心中有所顾忌的郑经,只能把目光看向左侧,那才是他的主心骨。
“冯工官”
“郑吏官,郑礼官”
“鞑子上岛,战事紧急”
“本公子年少,阅历尚浅,不谙世事”
“诸位老大人,德高望重,都是父王的左膀右臂”
“出兵与否,怎么出兵,出兵又是多少,都拿个意见吧,来个主意”
、、、
恭恭敬敬,态度诚恳,鞑子的凶残,嗜血残暴,他当然知道的。
从打小开始,身边就有无数的人,告诉他这个事实,鞑子砍人很猛,专干屠城灭口的事。
他的父王郑成功,经常领兵在外,都是郑经留守本岛,也早就习惯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啊。
福建清军,五六万精锐,彻底围死了厦门,气势汹汹,一副要吞了厦门的样子。
今天,从凌晨开始,外海就开始打炮,一直杀到现在中午,鞑子还是杀上了本岛。
说实在的,年轻的郑经,要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骗人的,鬼都不会相信。
即便是,他的父王,就在旁边的鼓浪屿,还有一大堆精锐。
这时,左侧,后面的两个文臣,郑省英和郑擎柱,脸色也很难看。
听到点名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马站出来,躬身行礼,郑重严肃的回道:
“回禀世子”
“战情如火,紧急万分,老臣支持出兵”
“回禀世子”
“老臣也同意出兵”
“刻不容缓,越快越好,晚了就危险了”
“厦门,是咱们的根基,根本,咱们输不起的”
、、、
郑擎柱,举人出身,福建本地人。
在隆武朝的时候,做过兵部武库司的主事,思明州(厦门)的知州,资历深厚。
郑省英,是郑成功的族弟,是一个文官,做过海阳县的县令。
当初,打下广东潮州府的时候,也是那边的政务负责人,深受郑成功信重器重。
这时,看到两个重臣,都同意出兵了,郑经心里有点底了,重重的点了点头。
于是,看向下的冯澄世,再次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