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1104章 众志成城干鞑子

第1104章 众志成城干鞑子(1 / 2)

云南,昆明,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咳咳”

说完老家衢州见闻的王夫之,轻咳两声,清了清嗓门,缓了几口气。

同时,又瞟了一眼,一直站着,岿然不动的好友顾炎武,深叹一口气,微微摇了摇头。

半响后,钢牙一咬,拱手对着朱皇帝,继续说道:

“回禀陛下”

“据老臣多年的观察”

“湖广那边的气候,确实是有点问题的”

“老百姓逃亡,避难战祸,屡禁不止,逃到大山里,干旱严重,更是难于生存”

“之所以,他们不敢反抗,或是闹事暴乱起事,还是忌惮洪老狗的囚笼战略,兵多将广”

“所以说,顾侍郎说的气候问题,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斗转星移,风水轮流转,几十年了,干旱气候迁徙,应该也是存在的”

“三十年前,陕西陕北干旱,南方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这十几年来,就轮到大西南干旱,粮食歉收,也就正常了”

、、、

说罢,说到这里,稳重的王夫之,又对着朱皇帝深鞠躬,闭嘴回到队列。

该说的,不该说的,作为好友的他,只能替顾炎武说到这里了。

没错的,王夫之的官场生涯,几经沉浮,坎坷不断,早就练就了察言观色啊。

今天晚上,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的好友顾炎武,第一次入朝,竟然如此勇猛,直接硬怼一众大西南巨头。

但是,王夫之本就是西南人,跟在龚彝身后打下手。

老辣的龚彝,坟头土都埋到鼻梁口了,早就在暗中培养接班人。

几个月以前,朱皇帝把入朝的王夫之,安排进了户部。

刚开始,龚彝还是对王夫之,有点意见的,毕竟以前是个铁头娃,特立独行。

但是,现在成熟多了,稳重踏实,不争不抢,踏实肯干,又身负才学。

很自然的,龚彝就看好王夫之,内心里有点想法的。

所以说,刚才的情景,顾炎武即便是说的有道理,王夫之也不好过分偏袒。

“嗯”

终于说完了,没人说话了,整个大殿寂静如鸟。

龙座上的朱皇帝,嗯的一声,把目光看向兵部,开口话:

“邹尚书”

“该你了”

是的,大明的兵部,负责战略定制。

一句话,就是该不该打仗,怎么打仗,如何出兵,定制战略战术规划。

刚才,吏部,礼部,户部,五军,封疆大吏,都察院,都言了。

如今,就该轮到兵部,做最后的总结性说话了,朱皇帝相信邹简臣,有这个能力水准。

这一边,沉稳老练的邹简臣,憋了半个时辰,也终于等到了言机会。

于是,二话不说,步伐坚定的走出来,环顾左右,再拱手躬身回道:

“回禀陛下”

“兵部上下,老夫,龚侍郎,金侍郎,意见一致”

“那就是出兵,尽快动东征北伐”

目光锐利,一言而决,掷地有声,态度坚决鲜明,支持朱皇帝的东征北伐。

开玩笑,兵部三巨头,去年的大朝会,就已经定下了计划,然后一直在筹备大战役。

耗费无数的精力,筹谋规划,调兵遣将,一切都是为了东征北伐啊。

“东征北伐”

“是举国之战,是战略大决战,事关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

“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人和方面,这是本朝最大的战略优势”

“满清鞑子是外族,霸占华夏九州,嗜血残暴,灭绝人性,不得人心”

“尤其是大江南,剃易服,奴役士族”

“无数的忠贞义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抗清十几年,反抗鞑子的暴政”

“地利方面,本朝的优势也不小”

“一条长江水,连绵几千里,隔绝南北,犹如天堑,易守难攻”

“本朝的精兵,足足有30多万,在长江以南,已形成了局部的战略优势”

“同时,本朝拥有广东,旧港,占城,阿拉干,也有足够多的海军战舰,优势更甚”

“更何况,福建正在交战,鞑子在长江以南,更是举步维艰”

“天时方面,本朝的优势,还是不小”

“紫禁城的满清鞑子,连战连败,娃娃皇帝,权臣内斗内耗,内部一盘散沙”

“这要是到了大决战,他们的军政,都很难得到有效的统一,更谈不上号令如一”

“反观本朝,恰恰相反”

“陛下战功赫赫,百战百胜,威望盛隆”

“从滇西起兵,一路反推,灭杀鞑子的10万西征大军”

“又下两广,拿下贵州,缅甸,阿拉干,旧港府,占城府”

“前前后后,歼灭的鞑子精锐,不下于20万,扈从辅兵丁壮更多”

“这就是天时优势,本朝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军政

最新小说: 王朝的腐朽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乖,再让我亲一口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钢铁先驱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