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身后三十多位青年男女应声躬身,指尖轻触胸前五彩氆氇袍,齐声迭唱:“落地生根!落地生根!”
小刘听着别具一格的异族歌乐,感动又好奇:“这是。。。”
“是《吉祥落地谣》”,藏族小伙黝黑的脸庞泛起红晕,“寨子里老人说,把六字真言编进歌里唱给未降生的娃娃听,山神会派白牦牛守住帐门,狼群绕道,病魔不侵。。。”
“可惜今天我们没有带多余的哈达。。。”众人身上都是用于表演的红色哈达。
路宽和刘伊妃都面带笑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慰:“没事!谢谢你们,收到你们的祝福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阿飞自然地往前站了几步,人群中突然传来个急切的声音,是央视的工作人员。
“请让一让,大家请让一让!”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满头热汗地挤开人群:
“路总、刘女士,请跟我走,实在不好意思,交接出了点小问题。”
其实是这俩人不敢面对家里的老母亲早早溜了,到的时间比预定的早,身上挂着“协调”牌牌的中年男子得到消息已经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这是央视的一位副编导。
“没事,走吧。”路老板同他握手,又跟各位少数民族演员挥手告别。
两人被引导着避开最拥挤的主通道,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贵宾休息室稍作休整。
休息室里暖气充足,摆放着舒适的沙发、茶几,上面有水果、茶水和小点心,墙上挂着巨大的液晶屏,正无声播放着演播厅内最后联排的实时画面。
眼睛男子看了看时间,态度谦恭:“两位,我们大概8点钟进场,还有40分钟,请稍微歇。。。”
“小路?”
赵苯山神气活现地推门进来,身后还跟着着了戏服的小沈阳、丫蛋,看样子也是第一时间获悉了消息,毕竟刚刚大厅里那阵仗不小。
“赵老师来了,那太好了,您陪陪路总,我得赶紧先回去。”中年男子回头冲路老板赔笑:“路总,您看我。。。”
“谢谢啊,孙主任,快去忙吧!”
“好嘞!您喝茶!”
老赵亲热地搂着忘年交的肩膀,回头又面色严肃地看着俩徒弟:“在《山楂树》剧组不是见过路总吗,问好都不会啦?”
小沈阳和丫蛋忙一迭声地问好。
“祝你们演出顺利。”路老板笑道:“赵老师,这我得说句公道话了,这么大艺术家怎么老吓唬徒弟呢?”
“上次在剧组你这威风就不小啊?”
赵苯山哈哈大笑:“打是疼、骂是爱,这些都是老辈带徒弟的法子。”
丫蛋嘴甜:“谢谢路导,不过俺师父这是关心俺们,俺们知道的。”
“行了行了,东西放下来,你们先回。”赵苯山笑着撵了徒弟走,他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带他们见世面、结人脉的。
小刘这才客气道:“赵老师,谢谢捎来的东北特产,那野生松子真好吃,上次吃完我们想买都买不着。”
“哈哈!你爱吃就行。”老赵看了看女孩的孕肚:“这快了吧?小路啥时候当爹?”
“预产期5月,双胞胎一般都提前些。”路老板无论何时提起这话题,就没有嘴角能压得住的时候。
特别是刚刚还接受了藏族、羌族同胞们的“神圣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