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后,她向公众公布了整卷磁带,并附上自己的证词:那是她失踪多年的姐姐,曾是该次会议记录员,后来被定为“思想问题”送进劳改营,再未归来。
事件发酵期间,又有十一人站出来,称曾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听过类似的“隐藏话语”。有人是在父亲遗物的老式答录机里,有人是在婚礼录像的背景噪音中,还有人坚称婴儿啼哭的节奏其实是某种编码。
专家鉴定结果令人震惊:所有“隐藏语音”虽来源各异,但其声学特征竟高度一致,均符合“活体信息载体”的理论模型。
“这意味着什么?”记者追问。
苏晴在接受匿名采访时只回了一句:
>“死人没闭嘴,活人何必装聋。”
七月流火,高温炙烤大地,人心亦如沸水。
一场名为“静默游行”的行动在全国五十个城市同步展开。参与者不分年龄职业,统一穿着蓝布衫??那是林秀兰生前最爱的颜色。他们不举标语,不开口,只是并肩行走,步伐一致,手掌贴胸,象征“心声即言语”。
警方如临大敌,出动大量警力驱散人群。可奇怪的是,每当警员靠近队伍,耳机里的指挥频道就会充斥杂音,有时是一段童谣,有时是无数人低语叠加而成的嗡鸣,导致通讯中断。
更离奇的是,部分执法者在执行任务后出现幻觉:看到自己童年住所的大门敞开,母亲站在门口喊他们回家吃饭;或是听见已故亲人的声音质问:“你这些年,都说不出一句真话吗?”
心理干预组介入调查,发现这些人员普遍具备以下特征:成长于高压家庭、长期从事纪律性工作、从未公开表达过政治观点。换句话说,他们是沉默链条中最坚固的一环。
而现在,链条正在断裂。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四合院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月光诵读会”。没有灯光,只有蜡烛与星光。每人手持一页匿名投稿,轮流朗读。内容五花八门:有控诉强拆的农民家书,有同性恋人未能公开的遗嘱,也有科学家临终前对学术造假的忏悔。
当最后一段念完,全场静默三分钟。
忽然,井水翻涌,一圈涟漪扩散开来,紧接着,整个院子的地面传来轻微震动。老李迅速架起仪器,屏幕显示:**地下声波网络正在接收一段高强度复合信号,源头不明,持续增强。**
十分钟后,信号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全院所有人手机同时收到一条短信。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八个字:
>**“我听见了,继续说。”**
无法溯源,无法拦截,也无法否认。
第二天,这条短信出现在千万台设备上,包括政府机关内网终端、军区值班电话、甚至国家电视台播音员的提词器。有人删除,有人上报,也有人默默保存。
其中一位退休高官在深夜独自坐在书房,反复查看这条消息。凌晨两点,他打开尘封二十年的日记本,写下人生第一篇公开忏悔文,并亲自送到一家独立出版社。
九月十日,教师节。
教育部发布新规,要求全国中小学教材全面审查涉及“敏感历史事件”的表述。舆论哗然。
回应来得悄无声息。
全国各地学校陆续发生“课本自启”现象:一些旧版语文课本在无人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