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
突然想起来。
“你家原来弄的像村似的。
。
。
是不是你妈在附近又买了一套四合院?我记得那时候你家附近房子,也就十五六万一套。
。
。
那是相当便宜。”
如果那时候他母亲屯的,那其实就合情合理了。
“哎。
。
。”
拿起啤酒喝了口,其实这事呢,他们家附近老邻居都知道。
不少家都分了四五套房子。
但他们家挺特殊的。
“咱们家那个情况吧,有点特殊,原来是棉纺厂的房子,那时候棉纺厂扩招么,这一个四合院里面就住了六户。
。
。”
“住了六户?”
他家那房子,就是中间一座三间瓦房,两边都是小房,属于那种贼古典式的老式四合院,其中每一间房子都不算太大。
其中两边的那两间房子,其中一间是给李德福堆杂物和古董的,另外一个,就是李德福他父亲装工具的。
其实他们家能住人的房子就是一进门的那三间大瓦房。
“是啊。
。
。
那时候四九城房子紧张,各个单位都缺房子,职工还多,都等着分配,单位没办法,只能把这个四合院拆着住,其中我家住的这边,就两张房票,左右房间各一个房票。
你看到的那个杂物间,那地方其实也是两张房票,对面也是。
。
。
就咱们这个小院就七个房票。”
卧槽。
。
。
那。
。
。
这他娘的怎么住的。
晚上办点事。
。
。
很难想象啊。
“我去。
。
。
那你家怎么跑出来七张房票了?”
“原来后来实在没地方,在厕所挨着门那个地方,又拼出来七平米的隔断,被一个单身职工住来的。
。
。
所以那地方后来也算是一张房票。
。
。”
这回彪哥明白了。
原来这七张房票是这么来的啊。
这他娘的也太吓人了。
很难想象七八十年代那会。
。
。
回想一下他小时候其实也是,那时候职工房都紧张,工人都的排号,党员呢,还的挥先进性,把自己的名额让给那些。
。
。
哎。
那时候都这个样了。
要不彪哥怎么在城边还有个老房子呢?
那都是他们自己盖的小房,单位呢睁一眼闭一眼,后来彪哥十来岁了好像都快上中学了,他们家才分到房子,才上楼。
那个时代都这样。
很显然赵晓辉不知道,他们家原来是南方的。
。
。
他父母也不是工人,没经历过这段事。
但他也见过,大概一解释,他也就明白了。
“那行啊。
。
。
你家这动迁,直接七套房子到手了。
。
。
你家这眼光。
。
。
不错熬。
。
怎么这么好呢?”
“咱们家眼光好?拉倒吧,咱们家属于最老实,最没出息的那种,所以才。
。
。
。
哎。
。
。
最开始八十年代那会,你在四九城,卖冰水都能成万元户,那时候我父母就认为这工人好,工人光荣,干了一辈子,在干十多年,我就能接班。
。
。
可是哈哈。
。
。
九十年代都懂是吧。
。
。
其实在哪以前,我父母厂子其实就已经不行了,咱们这个四合院呢,也陆续有人家搬出去,后来我父母一下岗。
。
。
他们也看我大了,就足部给整个院给我买了下来,合计等我结婚了就在这结婚。
。
。”
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
工厂黄了,人散了,原来热闹的四合院冷清了。
总有人走茶凉那一天。
没走,没家的,也只有李德福他们家。
可以说他父母也是老实一辈子,攒点钱也就给李德福留了这么一套四合院。
但没想到。
。
。
如今这货可是真了。
“诶。
。
咋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