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喇嘛等人讨论他的时候,郭康本人正在爱琴海的船上,看着自己之前收到的信件。
这次,郭康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随同他一起出海的,还有三十三军团的军团部,以及三十九、四十一两个新编军团。不过,大部分人都在克里特岛转其他船只,直接去塔兰托了。只有一些需要回大都述职和轮换的人,跟他一起北上。
瘟疫逐渐消失之后,朝廷便开始着手安排轮换。因为按照常年征战的经验,远征的时间,应该尽可能不要太长。尤其是第一轮投入的部队,要承担野战、攻坚等任务,已经非常疲惫了。而压制当地动乱、恢复秩序的任务,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激烈,但十分繁杂,同样极其耗神。要是还长期驻留,军队就容易疲劳过度了。
这次,第八军团和第三十三军团,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黑死病最终消失、亚历山大里亚的港口正式恢复通行之后,朝廷第一时间就派了特使过来,宣布对军队的奖励政策,以及轮休安排。由于一举完成了两次战争,没有付出特别大的代价,就用出人意料的方式,直接解决了失去多年的埃及,因此,朝廷这回也特别慷慨。从军团高层到大头兵,人人都有荣誉和奖赏。立下功劳的人,更是专门就地举行仪式,进行表彰。很多军团兵都认为,这回,一个凯旋是少不了的了。
不过,他们也同时得到消息,说那不勒斯的国王死了。而且,他们与世隔绝的这短短几个月,整个欧洲已经乱作一团。所以朝廷决定抓住这次机会,进军意大利,争取收复罗马,完成当年未竟的事业。
军团上下,乃至郭康本人,都对此颇为震惊,甚至有种不真实感:多年来,光复罗马虽然是紫帐汗国提出的最主要口号之一,但正是因为一直在当做重大目标去喊,所以反而显得遥遥无期。现在突然说就要开始了,很多人第一反应甚至都不是喜悦和激动,而是赶紧问下如今的情况,看看朝廷为什么做出这个判断,别是因为什么原因,冲昏了头了……
会有这种想法,一方面是确实突然,另一方面,当然也和汗廷的习惯有关。比如,比较有意思的是,一直被当做古典军国主义代表的古罗马,很多时候反而缺乏进入战争的意愿。尤其是共和国时期,经常表现得非常“和平主义”。与之相比,反倒是紫帐汗国,攻击性很强,非常喜欢主动开战……
就以现在大家关注的那不勒斯地区为例,这地方,当年被罗马人统治,实际上也是各种巧合的结果。
他们这次登陆的港口塔兰托港,历史也比较悠久,在罗马人还局限于意大利中部的时候,就是着名的海港和商业城市了。罗马战胜萨莫奈人之后,塔兰托作为“大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立刻做出反应:他们以新的大蛮族出现、正在对希腊人步步紧逼为由,强化自己的同盟,加强对周围小邦的控制力度。
同盟,是希腊城邦常用的组织方式。不过,虽然名义上都是盟友,盟约上也宣称,所有入盟城邦一律平等。但实际上,当然总会有少数城邦,要比其他城邦更平等。
就以最着名的几个同盟为例,雅典牵头组建的提洛同盟,号称是为了维护希腊人的自由,共同对抗波斯帝国。最早,同盟也确实在履行本职工作,甚至这个同盟本身,就是赢得普拉提亚战役后建立的。
同盟的会议地址,以及公共金库,最初设于提洛岛,因此而得名。小亚和爱琴海的众多城邦,纷纷加入,宣称要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以及防御波斯再次入侵。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两百多个城邦。作为同盟里最强大的势力,雅典当然掌握着最大的权力,并且经常以公共事务为理由,向其他城邦摊牌任务和贡金。不过这会儿波斯的威胁还确实存在,因此大家也只能忍着。
然而,等希波战争结束,雅典却不愿意解散同盟了。因为这个同盟,作为他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实在太好用了。不仅如此,虽然盟约里规定,大家可以自由进出,但谁要退盟,雅典就要打谁……
本来用于对抗波斯的军费,现在也成了搜刮盟邦的借口。雅典人经常要求盟邦增加军费,但这些钱财,并不是用来对抗已经不存在的波斯远征军,而是直接进了雅典的腰包,成了一种索贡。
一开始,雅典人还只是控制和偷偷挪用同盟金库。后来,感觉这样太麻烦,他们索性直接把金库搬到雅典城去了,属于演都不演了……
同时,雅典还以共同防御为由,在盟友的城邦驻军,扶持亲雅典的势力,打击本土派和其他力量。到最后,连盟国的重要案件,都要交给雅典审理。盟国的货币,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