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家和霍亨索伦家的注意力也拉过来。
然后,就转头向西,去汉诺威,最后转向西南,进入莱茵河流域。
那里是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交界的地区。
法国王室、勃艮第公爵、南边的瑞士山民,西北的低地人,还有洛林公爵等一众帝国诸侯,以及特里尔和科隆两个大主教,都在试图朝那边伸手,导致局势非常混乱。
因此,吴王一派逃出巴黎的时候,就潜逃到那里,在当地经营已久,可以算作是他们的核心势力范围了。
在那里,他们可以集结尽量多的军队,并且与走近路赶来的其他援军汇合,然后在一个选好的优势战场,迫使远道而来的西吉斯蒙德决战。
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
而且,这样行动,肯定可以挑起敌人内部的矛盾。
她说,自己很了解萨克森的韦廷家族。
这些人和西吉斯蒙德的关系并不好,如今选择出钱出兵,肯定是希望能在自己领地之外就解决问题,免得波及自己的领地,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引当地农民一起起事。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西吉斯蒙德真的可以在波西米亚和附近地区,尽早、尽快地堵截住这些农民军。
要是西吉斯蒙德迟迟做不到,那么他们的态度,反而会生转变,更加倾向于对抗西吉斯蒙德,而和农民军媾和。
因为这个情况下,他们的领地已经无可挽回地受到了波及。
就算加大投入,和农民军作战,损耗的也是自己的实力,破坏的也是自己的领地。
就算最后能够成功,等战争结束之后,又该怎么面对坐拥大军的西吉斯蒙德呢因此,最重要的,反而是赶紧和谈,最好能劝说农民军尽快离开。
为此,甚至付出点代价都可以。
很多大臣和将领都觉得匪夷所思,但让娜公主向众人保证说,自己很熟悉这些大贵族考虑问题的思路。
只要他们进入萨克森,活动一段时间,韦廷家族的态度肯定会软化。
到时候,他们自己就会找上门来谈判的。
然后,他们就可以索要一批物资,再去踹下一家贵族的门了。
她规划的路线,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再往北,沿着易北河方向,有道路通往勃兰登堡。
下一个目标,就可以选那边。
勃兰登堡现在的领主,是刚刚成为选帝侯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弗里德里希。
他的父亲是纽伦堡的伯爵弗里德里希五世,母亲就是隔壁韦廷家族的伊丽莎白。
当然,虽然是亲戚,但弗里德里希这两年没少和舅舅干架。
为了家族利益,他也一直选择坚定地支持西吉斯蒙德。
弗里德里希的哥哥,后来娶了西吉斯蒙德的妹妹,于是双方的关系更加牢固,他还追随西吉斯蒙德,参与了一系列针对紫帐汗国的战争。
和其他摇摆者不同,是坚定的“反蒙古派”
贵族。
弗里德里希的姐夫,是奥地利公爵、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他俩也是西吉斯蒙德最铁杆的支持者,当然,西吉斯蒙德也给了他俩足够的回报。
之前的帝国选举中,西吉斯蒙德设法让霍亨索伦家族成为了勃兰登堡的选侯,然而这次,他还是输给了竞争对手、堂兄约布斯特。
不过一年后,约布斯特就唐突身亡,死因非常可疑,大家都怀疑就是西吉斯蒙德干的。
不过西吉斯蒙德还是如愿以偿,取得了选举胜利,弗里德里希也得到了更多回报,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头衔,并且开始借着皇帝的权威,打压地方上的竞争对手,渐渐坐稳了位置,成为大贵族圈子里的一名新秀。
所以,他们甚至可以把前往勃兰登堡领地作为筹码——萨克森公爵现在同样不喜欢这个完全不听话的外甥。
而勃兰登堡的地方贵族,也有不少依旧不甘心,去那边可以轻易煽动他们来配合。
而且,弗里德里希是西吉斯蒙德的重要支持者,他不去救都不行。
这样,又能拽着他,遛一阵子了。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好,但廷议的时候,吴王麾下的一众大臣、将领们,只有汉斯爵士和勒贝格爵士表示完全支持,托马什神父表示可以仔细规划一下。
其他人倒不是完全反对她的意见,而是听不太懂。
没办法,甚至连亨利队长这种见识比较广的人,都记不齐这么多名字,还抱怨说,之前明明见过几次西吉斯蒙德,却不知道他还有这么多亲戚。
其他人也觉得,且不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