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黄哲伦创作的剧本《刚下船的人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华夏移民潮兴起而普及。
ABC成长于中西文化交织环境,掌握多元文化优势并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但常因价值观差异与父母产生矛盾,同时面临主流社会认同缺失的问题。
自他们出生开始,他们的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融入漂亮国主流社会,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故此华夏人的家庭通常都极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漂亮国化的。
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华夏文化的根,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汉语,但通常效果都很差。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汉语越来越少。
渐渐汉语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
对ABC来说,汉语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他们自然更愿意讲漂亮国话。到中学阶段,香·蕉人就逐渐定形了。
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问题就来了:尽管他们的英语说得同漂亮国人一样好,甚至还更好——由于华夏家庭重视教育的缘故。
但在漂亮国青年的眼中,香·蕉人依然是外国人,难以建立起关系较密切的朋友圈子。这种圈子多半仍只局限于香·蕉人之间,难以融入漂亮国等当地社会,夹在中间两边不靠,处境最尴尬。
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文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深入,部分香·蕉人通过参与“华夏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重新建立身份认同,逐渐转向中西文化互补融合,甚至出现“芒果人”等新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