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

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 排除万难,支持北伐(1 / 2)

    安置俘虏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有这方面经验的官员不在少数,十几年过去了,也不见出什么大问题。

    按理说,给他们分田,打个茅草屋就可以了,毕竟是俘虏,不能等同于寻常百姓,再说了,绝大部分大明百姓还没一分院,住的还是漏雨漏风的茅草屋,凭什么让俘虏住那么好?

    杨靖对于顾正臣的提议并不认可,据理力争,开济、薛祥等人也表示赞同。

    朱标据理力争,言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人归心,彻底认同大明,并成为大明人。若只是草草安置,放任其在穷苦之下挣扎,这会不会也是个隐患?”

    洪武初年,因俘虏安置不当,就曾引起过俘虏造反的事。

    要让这些俘虏安心,转变生活习惯,从牧人身份转为农户身份,这需要一个过程,总不能他们人在大明了,还允许他们搭蒙古包吧?

    蒙古的显性的特征必须抹除,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需要向大明靠拢。

    这些俘虏可不是寻常人,对他们的改造关系着地方上的安稳,安置不好,生活的苦难,一旦落草为寇,逼上梁山,倒霉的还是大明百姓,地方衙门。

    几番争论,没个结果。

    最终还是朱元璋开了口,言道:“俘虏众多,安置起来确实是个棘手之事。这样吧,将一半俘虏抽出,分散至上百个卫所之内,给其田地,让其垦荒务农,交卫所看管,但不得奴役。”

    “剩下一半俘虏,安置在山东、河南、北平之内,分散下来,相应府州县也分摊不了多少,一分院就不要给了,但必要的生活之物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安身之地也当有良田、水渠……”

    杨靖、开济表示赞同。

    邓愈见这件事议出了个结果,便继续说:“第二件事,便是北伐大事。此番蓟州大捷,表面上是元廷南征,实际上却是北伐的一部分。现如今西路军应该正在草原之上朝着捕鱼儿海进发,北伐事实上已然打响——”

    “但想要控制草原,征服草原各部落,彻底消除战争隐患,就必须在草原之上建一系列的卫所城池,在草原之上留下军队,同时派驻官员,对草原之人进行教化、管理,确定礼制与规矩。”

    “而这需要将庞大的物资运到草原之上,不仅是筑城物资,还有粮食,火器,也需要大量百姓参与其中。故此,需要以朝廷名义,征召百姓服徭役,支持后续北伐。”

    李原名、杨靖、魏观等人连连点头。

    元军主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明军士气正盛,继续北伐是应该的事,总不能放弃机会,任由敌人喘息恢复吧?

    魏观有些忧虑,言道:“征民服徭役,此事臣赞同,只是北伐是否应延迟一个月,一个月,并不影响北伐大局,但对百姓来说却至关重要。眼下四月中旬,下个月,山东、河南、北平等地将陆续迎来夏收。”

    夏收关系着一家人几乎一年的口粮,该收麦子时,需要与老天爷抢时间,拼了命地收割,生怕一场夏日暴雨下来,打没了大半收成。况且收割之后,还需要晾晒、碾压、扬场……

    接茬还需要种棉花,有些地方可能会播种玉米,还需要浇灌……

    这些事就没一样是轻松的,只靠着妇人很难做到,家里没个劳力,日子必然艰难。

    兵部尚书温祥卿走出,坚决反对:“虽说一个月并不会让草原各部落得到多少喘息与恢复,无改其实力折损严重的现实,但魏尚书不能仅仅考虑敌人与百姓,还需要考虑前线将士。”

    “他们士气如虹,正是需要奋勇直追,一心荡除元廷最后的力量,如今却因后勤不继要被迫留在蓟州镇一个月,不,等夏收结束,百姓服徭役并出关,至少要两个月——”

 

最新小说: 天界选秀101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从被娇妻逼迫传宗接代开始渔猎满山 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寒门宰相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咸鱼和反派错绑对方系统后 汴京生活日常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成了清冷权臣的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