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意义不大,或许这些在学校眼里是机密,但在专案组这里可能并不重要。
周奕想看的,主要这两人的职业履历,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刘保国的分管范围,怪不得学校会让他来对接专案组。
很快,周奕在资料里发现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叫做“宏大国际学术交流研究会”的东西,刘保国是会长。
听起来,是个很虚的东西。
周奕往后翻学术方面的成果,果然找到了这个什么研究会的资料。
这是一个由刘保国牵头组织的项目,九四年开始搞的,反正主题和目的写了一大堆,但周奕就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提高国际学术发展水平,大力培养多元化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他让陈严看下,看这个研究会是不是有可能搞公派留学。
陈严仔仔细细看完后点点头说:“这个研究会虽然叫研究会,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长期的学术研究项目,你看这上面写了,第一期研究是五年。学术研究项目都会有专项资金的,确实有权力基于项目研究纲领搞留学。”
“等等,我刚才好像看到过这个项目。”陈严说着,翻自己手里陈耕耘的资料,然后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陈耕耘的资料上也有这个项目。”
周奕凑过去一看,果然!
陈耕耘的学术履历上,也有这么一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刘保国这边写的职务是会长,而陈耕耘这里是副会长。
看来就是这个了!
完全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把徐柳送出去。
而且有这个能力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刘保国和陈耕耘,其中之一。
表面上来看,肯定是刘保国更可疑,但周奕却更怀疑陈耕耘。
因为他包庇了樊天佑,甚至可能就是凶手。
樊天佑和陆小霜之间的关联,虽然比较隐蔽,但现在反向推导还是有迹可循的。
陆小霜能在课后找他请教,说明在潜意识里她对樊天佑不设防,对他是有一定信任的。
郑建新借的那本书,说是樊天佑奖励第一名的,但理论上他作为老师应该是知道谁能考第一名的,这或许本来就是他想拉近和陆小霜之间关系的手段。
郑建新跟踪陆小霜被识破,可能是因为樊天佑是那只黄雀,只有跟踪的人才能一眼识破谁在跟踪。
但樊天佑和徐柳之间,找不到任何关联,连反向推导都推导不出来。
如果包养徐柳的人是樊天佑,那就不会有陆小霜什么事了。
因为陆小霜根本没有和这两人产生过情感纠葛。
但陈耕耘就不同了,徐柳最大的执念就是出国,而陈耕耘完全有这个能力把她送出去。
徐柳在张文华的事情上吃了亏,在选择下一个金主时肯定会变得更加谨慎。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