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辉的应用,很快开始。
魏母也成为了整个临医最重要的几个病人之一。
而且,不只是临医。
连带着临海市,乃至于白云省、大夏各方,都在密切关注。
药物能否在魏母身上奏效,牵扯到许多。
到底是一款创造历史的新药。
还是……许秋奇迹的滑铁卢。
谁都没有答案!
……
外界,此时也因为极早期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引发轩然大波。
“新药的临床应用,少说也要一两年时间吧?”
“国际社会虽然有这一条例,但从没有人应用过,许院士怕是要当这极早期临床研究的第一人了。”
“到底是又要争头名,还是……真有本事?”
争议不断。
连带着国外,许多人都投来了目光。
不少医学专家、全球权威,此时都有些瞠目结舌。
他们震惊于许秋的大胆。
不久前,许秋才扬名于国际。
这才几天时间,竟然已经研发出了一款新药,直接挑战整个神经退行性疾病!
堪称离奇。
而拥有这样能力的人,即便是许多老一辈的活化石,都未曾见过。
“紧急个体审批通道?”
“连我们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都不敢这么铤而走险!”
“哪怕是顶尖的院士,也很有可能出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风险,恐怕许秋脱不了干系!”
“甚至可能被国际医学界、伦理界封杀!”
这是公认的大不韪议题。
哪怕背地里再如何开展人体实验,明面上,还是必须把人类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许秋公然开展极早期临床,承担着巨大风险,一旦病人出问题,恐怕他的职业生涯也要到头了。
届时,全球医学界、学术界,都会将许秋拉入黑名单。
他能受得住这一后果吗?
……
不过事实上,他们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对如今的许秋来说,各界对他的态度,根本就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
也不必任何平台提供机会。
“许秋”二字,就已经是最好的金字招牌。
此时的临医,虽处于风暴的正中心,但却格外平静。
临医东区、特护病房内。
监护屏闪烁着。
星辉第一阶段的给药,是经由许秋主导、带着神经免疫团队,以魏母的个人情况为标准,精确调配出来的方案。
采取的,是微胶囊缓释口服剂型。
剂量严格控制在已知的安全区间内。
此刻,距离第一次服药,已经过去了十二个小时。
没有不良反应。
而第一个二十四小时,病人的指标,竟然已经开始出现好转。
其中IL-1β下降4.7%,堪称奇迹。
林根生、张教授等人也在持续关注,见到这一变化,他们激动得几乎颤抖!
内行人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说明炎症反应得到了抑制!
……
而接下来的恢复,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第三日时,魏母出现了轻微的肌肉抽动。
护士有些惊慌失措,误以为是不良反应。
好在,许秋早就有预案。
这不仅不是坏消息,反而还是神经反射恢复的前兆。
也是在此时,许秋才重新调整剂量。
同时,让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电生理信号。
果然就看到,魏母的肌电曲线的微波起伏正在一点点扩大,逐步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所有人都惊诧不已。
他们也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仿佛在见证,沉睡的神经正在缓缓苏醒!
……
这一日并未等待太久。
这几天里,魏母的状况越发好转。
一直到第十天的时候,她已经能勉强从床上坐起,甚至能自个拿水杯喝水了。
见到这一幕,魏成才几乎要落泪。
而医生护士们更是振奋。
这段时间,他们见证了病人从半昏迷,到逐渐恢复直觉,最后走到今天,可谓是度过了一个世纪这么漫长。
接到消息,许秋也特地来了一趟病房。
在进行了细致查房后,许秋也算是松了口气。
不用多说,能走到这一步,足以证明星辉对多系统萎缩的作用。
“开个会吧。”
许秋道。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先是内部的总结会议,然后就是对外的发布会。”
虽说这次极早期临床实验看起来很顺利。
但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为许秋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能取得成果,自然要早早公之于众。
“好,我这就安排!”
张教授显得颇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