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万里?
赵朔估计,等史嵩之到了,也就差不多了。
“谢王上!”
史嵩之欣然领命。
“臣想去北天竺!”
郑清之和乔行简现在也顾不得矜持了,异口同声地说道。
华夏人对天竺自然不算陌生,一向认为是仅次于华夏的富庶之地。
赵朔一统寰宇的愿景昭然若揭,以后肯定是要对天竺用兵的。这里是仅次于埃及的,最容易建功立业的地方了。
赵朔想了一下,道:“北天竺气候湿热,又路途遥远,郑清之年轻一些,就由你做这个北天竺安抚使吧。乔爱卿年纪大了,还是留在华夏为好。再说了,你们三个都算有功之臣,我把你们全部打发去西方,也显得太薄待功臣了。”
“谢王上隆恩!”
郑清之宰相风度,此时努力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但嘴角还是微微翘起。
赵朔对郑清之愿意去北天竺,也非常满意。
他对武仙一直不怎么放心,让郑清之制衡一下也好。而且,郑清之是知兵之人,不必担心会文武不合,耽误了大事。
赵朔又向乔行简看来,道:“对于乔爱卿,我有三个安排,你可以选择一下。”
“臣洗耳恭听。”
“第一个安排,宋国已亡,也该盖棺定论了。你学问精深,又做过宋国宰相,可以为宋国修史。”
作为降臣,乔行简总不能指望品级不变,做赵朔的宰相。至少现在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立下足够的功劳。
但按照华夏的政治传统来说,为前朝修史,已经算是开国宰相的工作之一。
如果是普通的改朝换代,乔行简肯定会迫不及待地答应。
不过,这不是赵朔有统一寰宇之志吗?
乔行简想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就有些看不上这为前朝修史的活计了。
他问道:“敢问王上,这第二个选择,又是什么呢?”
赵朔道:“你为本王集天下之英才,修订一部正式的律法。”
赵朔的律法,是由金国的律法,成吉思汗的大扎撒以及赵朔的各种政令组成,并没有一部成文的正式律法。
如今华夏一统,制定正式律法也提上了日程。
修前朝史书,为新朝制定律法,都是百分百能上史书的。但制定新朝律法,可比为前朝修史书,对后世的影响大多了、
乔行简眼前一亮,就想马上答应下来。
但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如此强烈的冲动。
第二个选择远比第一个选择好,那第三个选择呢?
乔行简道:“不是臣贪心不足,实在是王上之恩太过深重。臣还想听听第三个选择。”
赵朔道:“第三个选择也简单”我任命你为礼部侍郎兼宗教裁判司司正,总领天下所有宗教。”
顿了顿,赵朔略微解释道:“你知道,在我华夏故土之外的广大区域之中,大部分人信仰宗教。有信真神教的,有信罗马教的,有信仰佛教的,还有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
“除了佛教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信仰本门宗教之人,最受神灵宠爱,当世第一。但是,按照我定下的规矩,民分四等,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