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成为热搜话题。
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翻箱倒柜,找出祖辈留下的日记、信件、粮票、病历单,拍照上传至SWQ平台。有人附言:“这些东西藏了几十年,现在我想让它见见光。”
大宝每天审核数百条投稿,常常看到深夜。有一次,他打开一封匿名邮件,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孩子围坐在土屋前,脸上带着菜色,却努力笑着。背面写着:“1959年冬,李家湾小学合影。我是后排左二,如今唯一活着的。”
他久久无法合眼。
春天再次降临南锣鼓巷。槐树新叶茂盛,“哑巴梅”的蒴果裂开,黑色种子随风飘散。据说,在巷子尽头的老井旁,已有几株幼苗破土而出。
大宝站在院子里,听见隔壁小孩哼唱一首新编的童谣:
>“梅花不开口,心事藏三年。
>风吹一声响,眼泪落满田。
>有人记下来,不怕天遮眼。
>明天太阳升,照亮旧纸篇。”
他笑了笑,走进屋内,打开电脑。
SWQ平台今日新增数据:文本记录873条,音频文件42段,图片资料156幅。系统自动生成年度报告草案,标题为《重生的可能:民间记忆的复苏与扩散》。
他在文末加了一句:
>“她种下的种子,正在长成森林。”
窗外,铜铃轻响,风穿过枝叶,送来远方的消息。somewhere,又一座村庄建起了“记忆角”;somewhere,一位老人拉着孙子的手说:“今天我要讲个故事,关于一个穿蓝布衫的阿姨……”
而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一朵白色的“哑巴梅”正迎着晨光,缓缓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