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治疗手段:药物干预、电击疗法、镜像矫正、集体批判
翻开第一页,便是佩佩的记录:
>**姓名:赵佩华**
>年龄:29岁
>籍贯:北京
>入院时间:1973.04.27
>主诉:“与女性同事长期保持不当亲密关系,拒绝婚姻,情绪稳定但拒不悔改。”
>初步诊断:“持续性性别认知偏差伴社会适应障碍”
>建议治疗方案:每日口服镇静剂(成分待查),每周两次电刺激疗法,配合思想汇报制度。
林婉儿指尖颤抖,泪水无声滑落。这就是佩佩承受的一切。而在这份病历之后,附有三十七页补充材料,全是各地类似案例的汇总,每一页都有编号与签名,其中竟有周云霞的名字??她不仅整理证词,也曾亲身参与资料收集!
更令人震惊的是最后一页,用铅笔写着一段加密文字:
>“D-5/w-7/Δ-4已移交广州联络点。
>武汉留此副本,仅为诱饵。
>若你寻至此处,请勿停留。他们已布网多年,专等‘知情者’现身。
>真正的关键,在珠江畔那棵老榕树下,听钟声三响,念‘春风不度玉门关’。
>??佩佩,1985.11.17”
原来如此!佩佩早已预料到有人会追查这些据点,故设下真假双线。西安那份是真,武汉这份也是真,但她特意留下提示,说明广州才是最后一环。而这武汉医馆,或许正是她当年脱身前亲手布置的最后一道迷局。
林婉儿迅速拍照存档,将原件重新封好放回原位。她不能带走它??若此处突然失窃,敌人必知有人闯入,反而打草惊蛇。她要让他们以为,一切仍在掌控之中。
刚欲离开,忽听楼下传来脚步声。不止一人,且步伐整齐,似训练有素。她闪身躲进夹层壁橱,透过缝隙窥视。两名身穿黑夹克的男人进入档案室,一人手持金属探测仪,另一人翻动书架。片刻后,他们低声交谈:
“东西还在。”
“上面说最近有北方口音的女人打听这儿,怕是冲着病历来的。”
“没关系,让她拿走复印件就行。我们监控所有复制渠道。只要她敢传出去,立刻抓人。”
林婉儿呼吸几乎停滞。他们是官方背景?还是某个隐藏多年的秘密组织?无论是谁,显然已构建起一张跨越数十年的情报网,专门清除“0427网络”的痕迹。
等到两人离去,她又等了半小时才悄然退出。回到酒店,她立即烧毁了随身笔记中的敏感信息,仅保留照片与核心线索。她明白,单靠自己已无法继续推进。必须找到本地盟友。
翌日清晨,她再次拨通陈志远电话:“教授,我能见您一面吗?关于赵佩华的事,我有新发现。”
对方沉默良久:“今晚七点,东湖公园听涛区,第三张长椅。”
见面时,老人拄着拐杖,目光锐利:“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执着于这段历史?”
她没有隐瞒,从南锣鼓巷的槐树说起,讲到哈尔滨密室、西安墨香斋、武汉医馆,乃至手中握有的两份证据。说到佩佩写下“只要还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