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她的文字里,在她的心里,继续陪伴她。
林婉儿决定将这封信收录进《沉默的见证者》的再版中。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个读者的故事,更是她自己的故事。她希望,这封信能成为所有沉默之爱的象征,成为那段青春岁月里最深的印记。
她开始重新整理书稿,将佩佩的信放在最后一章。她为这一章取名为《沉默的终点,亦是起点》。
她在这一章中写道:
“有些爱,从一开始就知道没有结局。但正因为没有结局,才显得格外珍贵。
我们曾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彼此的心意,不敢说出口,怕一说出口,连朋友都做不成。
可现在想来,也许我们错了。也许,沉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也许,我们应该勇敢一点,哪怕只是一次,哪怕只是说一句‘我喜欢你’。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感激那段沉默的时光。因为正是那段时光,让我明白了爱的深度,也让我学会了珍惜。
佩佩,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谢谢你,用沉默的方式,爱我。
你走了,但你的爱,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我的文字里,在我的心里,继续生长。
愿所有沉默的爱,都能被听见。愿所有未曾说出口的话,都能在某个时刻,悄然绽放。”
这一章,成为整本书中最动人的一章。读者们纷纷留言,说他们在这一章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情感。
林婉儿的生活依旧平静。她依旧每天清晨去老井边给那些野花浇水,依旧在槐树下读书,依旧在夜晚写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
某天傍晚,她站在槐树下,轻声说:
“佩佩,我又写完了一本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极了那个温柔的她。
她微笑着,眼中含着泪,却不再悲伤。
因为,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婉儿的书桌前依旧堆满了信件。每一封信,她都认真阅读,认真整理。她知道,这些沉默的爱,不该被遗忘,也不该被忽视。
某天,她又收到一封特别的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写着:“给林婉儿女士的一封信。”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还有一封用钢笔手写的信。
信中写道:
“婉儿女士,您好:
我叫周明远,今年六十八岁。我年轻时,在北京读书,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去了上海工作。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她叫林秋云。她是我同校的学妹,性格温婉,喜欢写作。
我们常常一起在图书馆看书,也常常一起讨论文学。她写过一首诗,送给我,我至今还记得其中一句:‘你是我沉默的春天,藏在字里行间。’
那时的我们,都太害羞,也太胆怯。我们谁都没有先开口,就这样,彼此错过了。
后来,我去了国外工作,她留在了上海。我们断了联系。直到前些日子,我在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了您的书。我读完之后,泪流满面。
我回到家中,翻出她当年送我的那本诗集,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