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极了。我偷偷看她,心里有点慌。”
“婉儿说她以后要当作家,我要当老师。她说她会写一本关于我们的书。”
林婉儿看着这些文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继续往下翻,看到她们分开的那段日子。
“婉儿走了,没有说再见。我每天都在巷口等她,希望她只是去旅行了。”
“我知道她不会回来,可我还是等。因为只要等下去,就还有希望。”
“我遇见了阿诚,他是个好人。他让我重新有了家,可我心里,始终有一个地方,只属于婉儿。”
林婉儿的眼泪滑落,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她继续翻着,直到最后一页。
“婉儿,如果你看到这本日记,请记住,我一直都在等你。即使你没有回来,我也从未真正离开。”
“愿你安好,愿你记得南锣鼓巷的槐花香。”
“佩佩”
林婉儿合上日记,将它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住了整个世界。
第二天清晨,林婉儿早早起床,带着佩佩的日记和照片,再次来到槐树下。
她将日记摊开,放在石凳上,阳光洒在纸上,映出她和佩佩的影子。
她翻开照片,一张张地看过去。有她们小时候的合影,有佩佩穿着蓝布旗袍站在槐树下的身影,还有她写信时的样子。
她轻轻抚摸着照片,仿佛能触摸到佩佩的温度。
风吹过,槐花落在她的肩头,像是佩佩轻声的问候。
她闭上眼,轻声说:“佩佩,我回来了。”
那一刻,她仿佛听见佩佩在耳边说:“婉儿,今天早点回来,我等你。”
她睁开眼,嘴角带着微笑,轻声回应:“佩佩,我回来了。”
槐花随风飘落,落在她的肩上,像是那段沉默的爱,温柔而安静。
她知道,沉默的声音,从未停止。
而她,也将继续做那个记录者,做那团火的守护者,让它永不熄灭。
几天后,林婉儿决定留在北京一段时间。她开始整理佩佩的日记和照片,准备出版一本关于她们的回忆录。
她在序言中写道:
“这是一本关于沉默、爱与等待的书。它记录了我与佩佩的故事,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回响。”
“有些人,即使离开了,也从未真正远去。有些爱,不需要说出口,只要心中有光,就永远不会熄灭。”
“愿这本书,能让你想起那些曾经以为早已遗忘的人。”
“愿你记得南锣鼓巷的槐花香。”
“愿你记得,沉默不是遗忘,而是最深的铭记。”
书出版后,再次引起轰动。读者们纷纷留言,有人说这本书让他们想起了童年,有人说让他们重新理解了爱与等待。
豆瓣上有人写道:“这本书让我流泪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温暖。”
林婉儿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