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得很安详。”老妇人继续说道,“临走前,她还在看李文轩的日记。她说,她这一生,没有遗憾。”
林婉儿缓缓坐下,打开带来的笔记本,开始记录:
“王素芬,一个用沉默守护爱情的女人。她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宣言,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无尽的等待与坚守。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她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她用沉默,守护了李文轩的尊严,也守护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爱。”
“她曾说,爱情不是占有,而是成全。而她,正是用一生,完成了对李文轩最深的成全。”
记录完这段文字后,她走出屋子,站在苍山脚下,望着远方的云海,心中一片宁静。
她拿出手机,给王素芬的旧友发了一条信息:“我来了,替他,也替你,来看这片山。”
片刻后,她收到回复:“她会很高兴的。”
林婉儿抬头望天,夕阳正缓缓落下,霞光洒在苍山之上,如同火焰般燃烧。
她知道,这团火,不会熄灭。
回到北京后,林婉儿开始着手第二部纪录片的筹备工作。这一次,她想讲述的是王素芬的后半生,讲述她如何在李文轩离世后,继续用沉默守护那段爱情。
她将这部纪录片命名为《沉默的余烬》。
拍摄过程中,她走访了王素芬曾经任教的学校,采访了她的学生和同事。一位名叫李秀兰的老师回忆道:
“王老师是个很特别的人。她很少说话,但每次开口,都让人觉得温暖。她教我们语文,尤其喜欢讲《红楼梦》。她说,林黛玉是她最心疼的角色,因为她太真,太纯粹。”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林黛玉。她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因为她的爱,是无声的。’”
另一位学生回忆道:“我们毕业那天,王老师送了我们每人一本《诗经》。她说,诗,是我们最后的自由。”
林婉儿将这些片段一一记录,并在纪录片中穿插进王素芬晚年的照片和她画的那幅老槐树。
纪录片播出后,再次引发强烈反响。许多观众留言表示,王素芬的故事让他们重新思考了爱情与自由的定义。
一位网友写道:“我终于明白,爱情不是占有,而是成全。王素芬用一生,完成了对李文轩最深的爱。”
另一位网友则写道:“她的沉默,是最动人的告白。她的余生,是对爱情最深的致敬。”
林婉儿看着这些留言,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不只是记录一段历史,而是在唤醒一种沉睡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某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字:
“谢谢你,让她的灵魂,得以安息。”
她打开信,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王素芬坐在苍山脚下,手中拿着一本《诗经》,目光望向远方,神情宁静而安详。
林婉儿轻轻抚摸照片,低声说道:“你终于可以安息了。”
窗外,槐花依旧在飘落。风起时,花瓣如雪,纷纷扬扬地落在青石板上,仿佛时光也在悄然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