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生这个人表面粗俗,大大咧咧的,实际上心很细,他没有只听大宝的一面之词,走到高家庙的人跟前,仔细的询问了事情的经过,
他越听越心惊,尤其是听到现在高家庙已经饿死了五个人,而现在救济粮还没有高家庙的份儿,王土生忍不住跳脚大骂,
“蛀虫!这帮蛀虫!草菅人命!”
大晚上懒洋洋的吐掉了嘴里的烟头,用脚碾了碾,他拍了拍王土生,
“稳当一点儿,怎么样?这个案子你能处理不?你要是处理不了,我们局就接了。”
王土......
林淑芬坐在办公室的桌前,窗外的北京已经沉入夜色,远处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模糊的光斑。她刚从日内瓦回来,时差还未完全调整过来,但手中的工作却不能停。《沉默的见证者》出版后反响热烈,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关注,也在普通读者中掀起了一股关于战地新闻的讨论热潮。有人称赞她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也有人质疑她是否过于强调战争的阴暗面。但她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完成李明远和阮文忠未竟的使命。
桌上摆着一封刚拆开的信件,是黄志远寄来的,字迹略显颤抖,却依旧清晰。她轻轻展开信纸,读了起来:
“淑芬:
你好。自从你上次来昆明后,我一直想写这封信,但迟迟未能下笔。今天,终于鼓起勇气。
李明远留下的资料,其实还有更多。当年他最后一次去前线前,曾交给我一个铁盒,里面装着一些他未发表的手稿、录音带,还有一封给阮文忠的信。他当时说,如果他没能回来,就让我将这些资料妥善保管,直到合适的人出现。我一直以为,这个人会是阮文忠本人。但后来……你也知道,阮文忠也没能回来。
这些年,我一直在等。直到你出现,我才觉得,也许李明远早就知道,你会来。
铁盒我一直藏在老屋的地板下,从未告诉任何人。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交给你了。如果你愿意,可以来昆明一趟,我会亲自交给你。”
林淑芬读完信,心跳微微加快。她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什么。李明远和阮文忠之间,还有未被世人知晓的故事。而那个铁盒,或许藏着足以改写历史的真相。
她立刻拨通了黄志远的电话。
“黄老师,我明天就飞昆明。”
“好,我等你。”
第二天一早,林淑芬便登上了飞往昆明的航班。飞机穿越云层,她靠在窗边,思绪却早已飞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明远和阮文忠,两个名字,却承载着整个时代的重量。他们用生命记录真相,而她,只是在延续他们的脚步。
昆明的空气依旧湿润,带着南方特有的温热。黄志远的老屋依旧坐落在城南的一条小巷里,屋外爬满了藤蔓,仿佛时间从未流逝。林淑芬走进屋内,屋内依旧摆满了老式相机和泛黄的照片,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木头的味道。
“东西在这里。”黄志远带她走进卧室,掀开一块地板砖,从下面取出一个生锈的铁盒。
林淑芬接过铁盒,手指微微颤抖。她缓缓打开盒盖,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本笔记本、几卷录音带,还有一个信封,封口处写着“阮文忠亲启”。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信封,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封手写信,字迹是李明远的,依旧坚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