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作用。”张文海继续说道,“每一个字,每一段电码,都可能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我们这些通讯员,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他看向林淑芬和赵志远:“你们做这个展览,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我们的致敬。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开幕式结束后,展馆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展馆内的气氛也异常热烈。学生们在展柜前驻足,仔细观看那些老式电台、密码本、电报机;家长们则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那段历史的细节。
赵志远在一旁忙着接待媒体采访,林淑芬则带着几位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你们看,这个老式电台,就是当年通讯员随身携带的。”林淑芬指着展柜中的一个老式电台,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它虽然看起来很简陋,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通讯设备之一。”
一位学生好奇地问:“林阿姨,这个电台是怎么工作的?”
林淑芬微笑着解释:“这个电台,主要是靠发报机发送电码。通讯员需要熟练掌握摩尔斯电码,才能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而且,为了防止敌人截获情报,电码还需要加密。”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掏出笔记本记录。
“原来,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生死存亡。”一位学生在留言本上写道,“我们今天能坐在教室里读书,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
林淑芬看到这条留言,眼角湿润。她知道,这正是“铭记行动”存在的意义??让历史不再遥远,让信仰代代相传。
几天后,林淑芬收到了一封来自外地的信件。信中写道:
“林阿姨,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前几天参观了你们的展览。我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我决定以后要学习历史,成为一名历史研究者,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
林淑芬看完信,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段历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铭记。
展览开放后,参观人数持续上升。许多学校和社区也纷纷联系纪念馆,希望将这个展览纳入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
“林阿姨,咱们这个展览,真的火了。”赵志远一边整理资料,一边笑着说道。
林淑芬点头:“是啊,这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南锣鼓巷的冬天依旧寒冷,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萌发。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默默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林淑芬站在纪念馆门口,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心中却暖意融融。她刚看完《巾帼烽火》的最终剪辑版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纪录片播出后,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不仅在各大平台获得了高播放量,还被多家学校和社区推荐为爱国主义教育片。许多观众留言,讲述自己看完后的震撼与感动,甚至有人主动联系纪念馆,希望能为“铭记行动”贡献一份力量。
“林阿姨,您又在这儿发呆呢?”赵志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笑意。
林淑芬转过身,看着他,嘴角也浮现出笑意:“我在想,刘玉兰同志如果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很高兴。”
赵志远点点头:“她一定也会为我们感到骄傲。今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市里一位退休的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