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一封信中找到了王秀兰写给李振国的一段话:
“老头子,你说我们这辈子过得平凡吗?可我觉得,能和你一起走过这一生,就是我最大的幸运。哪怕再苦再难,我也愿意陪你到最后。”
林淑芬轻轻合上信纸,泪水滑落。她终于明白,这对夫妻为何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坚守彼此,在和平岁月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一辈子。
他们不是为了名利而活,而是为了铭记,为了传承。
几天后,林淑芬联系了几位历史学者,商议如何将这些资料整理出版。她决定继续完成李振国和王秀兰未竟的事业??让更多人了解那个时代,记住那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人们。
几个月后,《战火与记忆:李振国夫妇口述实录》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李振国的战地笔记、回忆录片段,以及王秀兰晚年亲笔写的部分回忆文字。每一章,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读者得以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
这本书一经上市,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校将其列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一些高校甚至开设了相关课程,深入探讨李振国的思想与精神。更有无数年轻人自发组织起“寻找身边的英雄”活动,走访老兵,记录他们的故事。
林淑芬受邀参加了一场大学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时做着笔记。当有人问她:“您觉得李振国和王秀兰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她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
“他们的伟大,不在于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而是在于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始终相信‘活着,就要记住那些死去的人’。这种信念,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一位女生走上前来,眼中带着泪光:“林老师,我爷爷也参加过抗美援朝,但他从来不提当年的事。我想,也许我可以试着让他讲讲他的故事。”
林淑芬点点头,轻声说:“那就去吧,趁他们还在的时候,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夜色渐深,南锣鼓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林淑芬走在街上,耳边回荡着白天那位女生的话。她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王秀兰曾对她说:“淑芬啊,等我和老头子都不在了,你就替我们看看这个世界,看看我们的故事还能不能传下去。”
如今,她做到了。
她不仅替他们看了世界,还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风吹过,带来远处槐花的香气。林淑芬抬头望向天空,星光点点,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她轻声呢喃:“你们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