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等人展开了密集的调查。
他们通过多方渠道,追踪那笔神秘资金的流向,最终发现它被转移到了海外的一家私人银行账户,而账户的持有人,竟然是张副司令的侄子。
“看来,他们早就做好了退路。”王秀兰冷笑道。
“但我们也有证据了。”李振国目光锐利,“这次,没人能再掩盖真相。”
……
一个月后的清晨,《民声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军需黑幕背后的国际洗钱网络》的深度报道。
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国内乃至国际舆论掀起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纷纷跟进,相关官员开始被约谈,甚至有几位高级将领主动提出辞职。
而在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里,李振国站在槐树下,看着晨光洒在青砖上的斑驳光影,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知道,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
但他也知道,正义的脚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而这一步,再也无法停下。
……
几个月后,国家监察部门正式成立,专门负责反腐与监督工作。首任负责人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担任,曾参与过多次重大案件的审理。
李振国受邀作为顾问出席了成立仪式。会上,他只说了一句话:
“监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改革,是从制度上杜绝腐败的温床。”
这句话,被刻在监察部大楼入口的石碑上,成为日后无数纪检人员心中的座右铭。
而《民声日报》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林淑芬被任命为总编辑,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记者站,专门负责调查社会问题与官场弊病。
报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一度被称为“民间纪委”。
然而,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压力也随之而来。
某天深夜,林淑芬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喂,林主编?”对方压低了声音,“你们最近的动作太大了,有些人很不高兴。”
林淑芬冷笑一声:“我只在乎事实是否准确,至于谁高兴谁不高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别太自信。”对方顿了顿,“你们那位李顾问,最近过得还好吗?”
电话随即挂断。
林淑芬猛地攥紧了话筒,额头渗出一层冷汗。
第二天一早,她便赶到南锣鼓巷。
李振国正在院子里练太极,看到她匆匆赶来,微微一愣:“怎么了?”
“昨晚有人威胁我。”林淑芬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提到了你。”
李振国停下动作,转身看向她,目光平静如水:“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
“你一点都不担心?”林淑芬皱眉。
“当然担心。”李振国淡淡一笑,“但我更清楚,如果连我们都害怕了,那这个国家,还能指望谁来守护公平与正义?”
林淑芬看着他,忽然觉得鼻子一酸。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