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幕后主谋是谁?”李振国问。
“是一个叫陈文海的人。”刘志远答道,“他是镇里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曾多次试图入股村里的项目,但都被我们拒绝了。”
李振国冷笑一声:“原来如此。看来有些人是不死心啊。”
“要不要向上级举报?”刘志远问。
“暂时不必。”李振国摆摆手,“我们先把证据收集齐全,等时机成熟再出手。”
深冬来临,南锣鼓巷的田野上覆盖着一层薄雪。李振国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远处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不会停止。但他更知道,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方向,南锣鼓巷终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风吹过田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南锣鼓巷的故事,仍在继续……
四十一、春潮涌动:改革再启
南锣鼓巷的冬天格外寒冷,但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却热火朝天。李振国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根粉笔,在上面勾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同志们,”他转身面对众人,“经过这段时间的整顿和调整,我们的集体经济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但稳定不是目的,我们要的是发展,是突破。”
赵建国坐在第一排,用力点头:“书记说得对,咱们不能光守着这点家底,得往前走。”
王秀兰也附和道:“现在镇里的形势变化很快,如果我们不主动适应,迟早会被淘汰。”
李振国微微一笑:“所以,我今天召集大家开会,就是想正式启动我们新一轮的改革计划。”
他环视一圈,继续说道:“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提升村级经济的竞争力,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体来说,我们要做三件事??”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扩规模、强管理、促融合**。
“第一,扩大产业规模。”李振国指着第一个词,“目前我们的集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农业和传统手工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抗风险能力不足。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以及农村电商等新兴领域,把产业链拉长,把附加值提高。”
刘志远皱眉问道:“这些项目都需要资金支持,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吗?”
“当然。”李振国点头,“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资金积累,再加上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完全可以支撑起这些项目的启动。而且,我还联系了县供销社,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
“这可是一个大项目!”赵建国眼睛一亮,“要是真能落地,咱们村的收入至少翻一番。”
“第二,加强内部管理。”李振国转向第二个词,“过去我们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引入现代化管理系统,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得明明白白。”
王秀兰补充道:“我建议设立一个‘村级经济发展委员会’,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专业人士组成,专门负责重大项目的决策和执行。”
“好主意。”李振国赞同,“这样既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增强群众的参与感。”
“第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李振国最后指向第三个词,“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要跳出‘只靠农业养活全村’的思维定式,积极对接城市资源,吸引资本、技术、人才进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