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风吹过田野,带来秋天最后一丝凉意。而在南锣鼓巷的每一个角落,希望的种子,正在悄悄发芽。
二十五、风起青萍:改革的暗流涌动(续三)
随着南锣鼓巷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村里的各项事务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清产核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资产评估报告也由第三方机构出具完毕。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这些资产折合成股份,并按照既定的标准分配到每位符合条件的村民名下。
为了确保整个流程的透明与公正,村里专门成立了“股权登记办公室”,由张德顺担任负责人,负责接收村民提交的身份证明、户口信息、劳动贡献记录等材料,并进行逐一审核。
每天早上,村委会门口都会排起长队,村民们带着各种证件前来办理登记手续。有人满脸期待地询问自己能分到多少股份,也有人则对评估结果提出质疑。
“我家那口子去年在村办工厂干了半年工,怎么算下来只有基础股?”一位中年妇女不满地说道。
“您别着急,我们是根据实际出勤天数和岗位等级来计算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如果确实有误,可以重新核查。”
与此同时,监督委员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赵建国带领几位委员,逐项检查每一笔资产的估值是否合理,每一份材料是否真实有效。
“咱们得把关严一点。”赵建国在会议上严肃地说,“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纠正,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占便宜,也不能让任何人吃亏。”
李振国也深知这项工作的敏感性。他知道,股份分配不仅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影响着整个改革的成败。因此,他亲自参与了几次关键会议,审阅了大量数据资料,甚至亲自走访了几户争议较大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一天傍晚,李振国刚从一户人家回来,就接到刘志远的电话。
“书记,有个事得跟您汇报一下。”刘志远语气有些沉重,“我发现文创工坊那边的账目有点问题,有一笔支出好像没走正规审批流程。”
“什么项目?金额多少?”李振国立刻警觉起来。
“是给一家外地设计公司付的设计费,大概五万块。”刘志远答道,“付款时间是在上周,但合同上没有盖章,也没有正式签字。”
李振国眉头一皱:“你先把相关凭证复印一份,我明天去查。”
第二天一大早,李振国便召集财务科和法律顾问开会,要求彻查这笔款项的来龙去脉。经过几个小时的核实,最终确认该笔资金确为违规支付,涉及一名副职干部私自操作。
“真是胆大包天!”李振国怒不可遏,“现在才刚开始试点,就敢搞这套?”
随即,村里迅速作出处理决定??涉事干部被停职调查,并移交纪检部门进一步审查;同时,该笔款项也被追回,并重新纳入村集体经济账户。
这一事件再次震动了全村,也让所有人意识到,改革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权力与利益的交织地带。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成腐败的温床。
为了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村里决定建立更加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并引入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所有资金流动的线上监管。同时,所有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确保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落实。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时的公平,而是长期的公正。”李振国在一次全体大会上郑重说道,“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保障每一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