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赵二娘的想法很简单,已经发生的事就不要再纠缠,人家也不是存心的,为什么就不能重归于好?
对于她来说,不论是姑姑也好,还是表弟也罢,她都没什么感情。
姑姑出嫁时,她尚在襁褓中,表弟更是半个外人,赵二娘自然很难对她们亲近。
赵匡胤默然无语,为了心中的志向,很多事情他都能容忍不究。
因此他并不介意和李奕化怨为友。
所以自高平之战后,他主动与对方示好。
但父亲不一样,他年纪渐大,越发的念旧思亲,看待事情难免有些固执,一时半会儿很难解开心结。
比如今天的满月宴,就因自己邀请了奕哥儿,父亲从头到尾都没现身,甚至还不让三郎露面。
赵匡胤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可他这个做儿子的又能怎么办呢?
这时,赵二娘又突然开口道:“二哥,之前我就劝你多重视奕哥儿,人家主动来结交你,别不冷不热的,你却没当回事。”
赵匡胤愣了一下,想起去年底的时候,二妹确实跟自己提过几句,但他当时没有放在心上。
想到这里,他突然若有所思,在心中回想和李奕结识的前后经过。
当年先帝在邺都起兵,自己察觉到先帝势大,必定能成大事,当即便去投奔麾下。
而那时也有不少邺都附近州县的年轻人去投军。
赵匡胤隐隐记得,那些人里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让他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只因对方长得高大,且容貌俊伟,属于那种走在人群中,最能招惹小娘子们关注的存在。
那人自然就是现在的李奕。
对方听说自己的名字后,表现的十分热情,赵匡胤直到现在还觉得奇怪,李奕难道很早就知道自己?
他现在倒是有些后悔,在东京的这几年,自己对李奕的亲近程度不足。
只把对方当做普通的军中兄弟对待,远没有拉拢成为自己的死党。
事实上,赵匡胤在禁军中真正重视,且引为心腹的兄弟,也就那三五人而已。
但很明显,奕哥儿不在其中。
谁能知晓对方竟能有如今这天大的本事?
赵匡胤觉得自己确实看走眼了……可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
不,或许并不晚……
赵匡胤下意识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妹妹——
虽然已经嫁过人,而且还成了寡妇,但今年也才不过二十二岁,容貌身材还算出色,也并没有生养过孩子。
可赵匡胤很快又摇了摇头。
若是几个月前,这种想法还有可能性,但眼下那奕哥儿已是今非昔比,又和自家生了间隙,再想这个就不合时宜了。
赵二娘却不知自己二哥心中的盘算,她犹自顾自道:“二哥作为男子,看待事情总归没有我这个小女子细致,先前奕哥儿地位不高,你或许没有重视他。”
“但我虽和他只有几面之缘,也只搭过几次话,却看出他不是一般人。”
说着,赵二娘想起自己初次见到李奕,关注点全放在对方的俊秀容貌上,不由得有些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