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显而易见的。
他在官场上的结局必然是寸步难行。
同样的。
他也知道,攀附孙氏会让自家传承了数十年的家风荡然无存。
自己家中也会出现那些他不愿看到的欺男霸女、藏污纳垢之事。
但是在那种局面下,他实在没得选。
只要他想做事,那就必须得和光同尘。
难能可贵的是。
孙承宗在踏入和光同尘这个大染缸后,也极其难得的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凭借着自身的各种努力与孙氏的支持。
孙承宗慢慢爬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孙承宗并未尸位素餐。
而是上书自请亲赴山海关前线,汰逃将、肃军纪。
在关外督师的四年时间里。
孙承宗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种种举动,皆可谓是利国利民,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大明,
直至两年前。
孙承宗方才因柳河之役的战败,再加上各方势力的排挤,不得已之下告老还乡。
而做出了如此伟业的孙承宗在回到河北老家后,门生故吏自然也是已经遍布大半个保定府。
可以这么说。
如今的孙承宗虽然已无官职在身。
但只要他想的话。
以他的威信和族中地位,架空保定府府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是孙承宗为何在保定府内谋划“造反”的原因——他有做到这件事的能力。
同时,他也有去做这件事的必要。
他攀附孙氏,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一己私利。
可是现在,孙氏和其他那些世家豪族们,却想要联手毁了大明、毁了天下苍生。
权力与财富对人的异化是极其可怕的。
从他孙承宗起势到现在才只不过十余年而已。
可原本在一个县内都上不得台面的高阳孙家,如今已然成为了保定府内的一方巨擎。
除了少数那些他不断言传身教悉心教导的嫡系子孙,尚且还保有一份良知外。
其余人等已变得和真正的吸吮民脂民膏的蛀虫一般别无两样。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若是真让世家集团们的阴谋得逞的话,那整个大明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得国将不国。
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命丧黄泉,天下苍生又会陷入何等水深火热?!
想到这里,孙承宗极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时。
孙承宗的长子孙铨面色凝重的走了过来:“父亲,您可已是确定要在保定府内起事以支持陛下了?”
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