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海!”
刘备跪在天子御阶之前,阶上洒遍滚烫的热血,他眸光望着孔融眼底渐渐熄灭的光彩,泪不能止。
“当年你我北海初逢,孔北海早已名满天下,为当世大儒。
备漂泊半生,碌碌无为,乍闻求援之事,惊呼曰:孔北海亦知世间有刘玄德乎?
当日一幕,备至今犹记,历历在目,不敢或忘。
不想重逢之日,未及饮酒高歌,已作生死两别。”
他悲叹一声,一字一顿,拜天子曰:
“臣,汉,后将军刘备。
愿奉诏讨贼,为陛下戡平乱世。”
除刘备外,在场亦多有哭孔融者,他们与孔融为友,相交多年,又哪里想到,这位一代大儒,如此慷慨激烈,一时不察,已是生死两分。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我今殉之。
孔北海求仁得仁,却叫我等如何自处?”
“何至于此!国事也未必就倾颓到了此等地步?”
“主辱臣死?
今孔融为国而殉,当名青史,传至千载后世,却叫我等生人好生为难。”
在场凡有识之士,无有不叹惋而悲者。
好生为难!
正是这为难二字。
【届时诸公皆有来日!
朕还有来日?
汉室还有来日吗?】
天子三句话,将在场诸位汉臣逼上绝路。
与曹操先前只是怀疑在场之中,有袁营内应不同,天子这番话,几乎是在指着群臣的鼻子问:
【尔等,还是汉臣吗?】
而孔融之死,便是对天子这番问话的回应。
陛下既疑朝中无有忠直者,臣就来做这个忠直!
以死报君恩,天底下还有比他孔融更忠直的人吗?
他是在强要【忠直】美谥,他孔北海是要和史册之上那些先秦名士般,名垂青史,流传千古的!
来日哪怕大汉亡了,袁氏果真有改天换地之能,他孔北海也将被列为有汉以来,最后一位忠直烈士,被新朝传颂。
求仁得仁!文臣的最高追求是什么?流传千古的芳名就在眼前,他又岂会撒手?
他孔家上有至圣先师,下有他当世忠直之表率孔融,定可历万朝万代而不倒,虽千秋万世以承嗣。
这其中道道,旁人看不明白,周围世家出身的其余大汉名士,如何不懂?
邀名!
幼时让梨以搏孝悌,临危一死而全忠义!
忠义孝悌,他孔融全了儒家之名,死后是要列传进孔祠,追随在至圣先师弟子之后的。
汉末邀名之风盛行,以至于斯,这些名士们终于不再局限于让梨、怀橘,而是一步步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压上了这场邀名盛宴。
可孔融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