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影响他最深的,正是他的叔父诸葛玄。
叔父诸葛玄,性情豁达,心怀济世之志,游走于乱世之中,广交豪杰。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显将亡之兆,董卓祸乱朝野,诸侯各怀异心。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月里,他随侍叔父身侧,学习兵法谋略、治国之道,见家中宾客盈门,与他们谈论天下大势,受益良多。
可诸葛瑾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叔父在月下徘徊的身影。
清冷月光照彻他们叔侄单薄的身子,叔父那微微佝偻却依旧坚毅的脊梁,似藏着无尽的心事。
终究万语千言,汇成幽幽一叹,“眼下时局动荡,非庸碌之人所能守成也。
瑾!汝为诸葛家长子,将来切不可堕了吾家千年门楣。”
叔父是这样叮嘱的,诸葛瑾也是这样做的,他苦读诗书,仁义礼孝,从内而外一丝不苟,正是标准的世家名士。
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做一件孝事,随后有诸葛家的政治影响,为他吹捧造势。
他将被举孝廉,入朝为官,像他的高祖父一样,刚正不阿,弹劾权贵,扬诸葛家之门楣于天下!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这个标准的世家名士才知道什么叫时局动荡,什么是奸佞当道!
所谓的理想只会一次次被现实碾碎,乱世之中又哪来得清明太平?
因为曹操来了!
曹操,曹孟德!
那个让他夙兴夜寐,辗转反侧,如梦魇般折磨的他无法入眠的名字。
这个梦魇不仅折磨着他,也折磨着他的弟弟诸葛亮,使曾经那样一个聪颖脱俗的少年人,才十几岁,已生归隐之意。
初平四年,徐州牧陶谦麾下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一怒兴兵,鲸吞徐州。
所过之处,屠城灭门,以祭亡父,近无人能挡。
曹军铁蹄踏碎了琅琊锦绣,屠刀面前,千年的世家与草民百姓何异?叔父毕生维护的门楣,亦被曹营的甲士踩在脚下。
诸葛瑾触目所及,他曾经坚持、所爱的一切,皆在硝烟中化作火海,满城的百姓在哭嚎中哀鸿遍野。
屠城之下,人头滚滚,那一夜,诸葛瑾第一次意识到,所谓血流成河,从来不是一个夸张的比喻。
那一夜,叔父在月光下徘徊了片刻,便红着眼圈,丢下了付出一生心血操持的诸葛世家,在友人的帮助下,带着他与亮一路奔逃。
饥肠辘辘,穷困潦倒,目之所及,繁华落尽。
一路仓皇逃至荆州,才刚安定落脚,叔父便病倒了。
当叔父紧紧握着他的手,死不阖眸的时候,诸葛瑾便知道,这千年世家的门楣,落在了他肩上。
然而家族潦倒至此,想要起复,又谈何容易?
诸葛家的影响力,大多在琅琊,荆州当地的世家不排外于他,便已是恩德,又何来相助?
家族的产业、财富、书籍,一代代操持至今的底蕴,皆在那场焚城的大火中烟消云散。
他诸葛瑾有的,不过是满腹才华,一腔抱负。
然而这个世道,从来不是你有能力,有大志,就能施展实现的。
没有人吹捧造势,谁能知道你胸藏韬略,没有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