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1479章 河南总社

第1479章 河南总社(1 / 2)

八月二十三日,永宁伯回到了朱仙镇。

他先是来到了码头巡视,只见沙河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一溜船只,作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经过这半个多月来的恢复,再次重现了当初的繁盛景象。

拉纤的号子声与码头脚夫的号子声,彼此呼应,此歇彼起,仿佛无休无止一般。

偶尔可见往来巡逻的军兵,以及那一箱箱货物上大大的“军”字,时刻提醒着众人这些都是勇毅军的军用物资,而非是民资民财。

沙河在朱仙镇沿岸一带,足有三四十处大小码头,这些码头有的专门走人,有的专门走货,真正实现了人货分流。

而这里的货物又按照分类走各自的码头,如煤、木炭这些都走炭码头,铁料、铅料、铜料等都走铁码头,布匹、面料等都走布码头,果脯、肉干等也有自己的专用码头。

更有甚者,如原本的山西会馆、江浙会馆、四川会馆等还有自己的船运码头,专门用来装卸自家会馆的往来货物。

这些会馆专有码头,虽然也给外间的商人装卸货物,但对于自己商会内的客商给予优先权等许多照顾,其自有的货栈、仓库也主要是对内的。

而今,因受到闯贼之祸的影响,各商会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只剩下一些伙计和下人看守会馆和各处货栈,富商老爷们都已逃离。

朱仙镇被收复之后,各家商会虽然也都陆续有人赶来,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许多的码头和货栈都已经被勇毅军接管了。

各家商会虽然心中不情不愿的,但是有山西商会带头拥护和响应,他们也不好再跳出来反对永宁伯的大政方针。

现在,朱仙镇外沙河上面南北两端的码头,都已被勇毅军所征用,并且在河上设置了钞关,对来往船只进行查验堪核,虽然暂时并未开始征收商税,可这种情况也不知还能维持多久。

在码头上简单看看,永宁伯便上岸回到了朱仙镇内。

…………

今天,是“宣大商社河南总社”剪裁的大好日子,而永宁伯张诚也是为了此事,才急着从陈州赶过来。

山西总兵李辅明、河南总兵陈永福二人并排而立,孙时相、胡以温、刘承祖等人陪在身边,而他们身后是陈忠、何振雄、虎子臣、林芳平、徐进勇、向金宝一干勇毅军战将也都到齐。

宣大商社河南总社紧邻着山西商会,同样地处于朱仙镇内的黄金地段,虽然占地不大,但却也颇具规模,并不逊色与于其他的各大商会。

而宣大商社河南总社最受到关注的并不是其位置,也不是有多少新奇又紧俏的商品,而是其强大的军方背景。

能在朱仙镇开办商号的可没有省油的灯,他们哪一个不是人精子?

尤其是那些行商,更是常年在大明各地行走,啥样的事儿没见识过?

官商,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已经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

可像今天这般明目张胆地以军队名义经商,他们可还是头一次见到,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永宁伯胆子忒大,如此作派,就不怕皇上知晓后,让朝廷查办吗?

而且,大家更担心宣大商社将来会强买强卖,甚至于向他们赊欠账款,许多人已经在心里掂量着自己能够承受多大的损失了。

…………

永宁伯张诚之所以决定将河南总社立在朱仙镇,除了看重此地的交通和贸易繁盛之好处,其实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心思——远离开封那班地方文官系统,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军政基地。

他要将朱仙镇打造成自己经营河南的根据地!

永宁伯张诚的“提督保定等七镇军务,总领中原剿贼诸军事”行辕就设在了朱仙镇内,而且在朱仙镇外的三处废弃村落建起了兵营和工坊。

当然了,这里设置的工坊主要是制造军需品,如炮子、颗粒火药等消耗品为主,利于战场补充,相比于从宣府运送过来,既节省了大量运费,更省下了大把的时间成本。

除了这些战场消耗品的制造外,朱仙镇周边的三处工坊还有维护保养和修缮的重要职事。

通过前期的几场大战下来,许多火炮、火铳、盔甲、刀枪等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但大部分通过保养和维修后,都可以继续使用。

所以,这也是永宁伯要在朱仙镇建立工坊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在永宁伯的一番运作之下,朱仙镇已经成为勇毅军的大本营所在,更是整个河南的军需物资集散地。

同时,朱仙镇也即将成为河南剿贼总指挥部,成为河南一省最重要的军镇所在,进而成为河南的军事中心、贸易中心、商业中心。

甚至演化成河南的政治中心,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的!

…………

宣大商社河南总社门前早已建好一座高台,永宁伯在众官将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了高台。

他看着们停止议论,待

“各位乡亲父老,各位商家相与,本人今天在此先感谢各位的到来。”

永宁伯冲着台下抱了抱拳,又接着道:“今日,庆宾楼已经

最新小说: 钢铁先驱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王朝的腐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