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织明 > 第1468章 星宿下凡

第1468章 星宿下凡(1 / 2)

周王朱恭枵对于永宁伯在开封府发展军屯一事的态度,显得十分暧昧。

他只是坚持一点,王田均登记在册上,张诚不可强占,但减租减息一事,乃利国利民之举,周王府乃皇帝一族,为国为民,在开封、乃至河南自然是要作出表率的。

高名衡对此也是很无奈,却又不敢说反驳周王朱恭枵的话语,最后也只能默默离开。

而方正化和边永清的态度则更为明确,他们只要杀贼的战绩,永宁伯既然已经将闯贼杀败,驱除出开封府境内,他们二人的功劳自是少不了。

因此,对于河南地方上的事情,他们才不愿多管,既没有好处可拿,还容易把自己搅进去,最后非但占不到便宜,还有极大可能惹得一身骚回来,图啥啊?

其实,在高名衡的心里对于发展军屯一事,他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如今的河南贼患最重,虽然闯贼暂时退出开封府境内,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再来呢?

而永宁伯如今在开封府大举发展军屯,既能起到安抚流离百姓的作用,还能缓解地方上钱粮不足的隐忧。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能够使勇毅军留驻开封,虽然他们是为了保护军屯方案的顺利施行,但也间接守护了开封的安全。

可河南,尤其是开封府地方上士绅官员的态度,高名衡也不能完全不顾,一旦彻底失去地方官绅大族的支持,他在河南巡抚这个位置上也就算呆到头了。

权衡利弊之下,还是尽早上奏朝廷定夺,最为恰当!

无论朝廷与皇上如何决断,都与他高名衡没有关系,而至于张诚的勇毅军是否还能留驻在河南,就只能到时候再说啦。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度过眼前的难题才是首要!

…………

与开封诸官和士绅们的激烈反对不同,开封城内的普通百姓对于军屯一事,并未有太大关注,他们对贼军退走,开封城再无兵祸之危感到十分开心。

大街上,到处皆是奔走相贺的人们,鞭炮声不绝于耳,而各家店铺门前也多有舞狮舞龙的,安定祥和充满开封的大街小巷。

人们在庆贺之余,多有谈及河南剿贼提督、永宁伯张诚的事迹,以及勇毅军的勇猛无敌之军威,当然也少不了周王爷的恩典……

开封百姓对于周王府的感情十分复杂,既对周王府拥有大量田地和财富感到羡慕,又对周王为守卫开封作出的贡献心存感激。

若非周王府每每在关键时刻出钱、出粮、出兵帮着守城,恐怕开封府城也挺不过闯贼大军的前两次围困攻打。

同开封府城的情形大致相同,整个开封府境内的各处州县皆是如此,而越是闯贼肆虐严重的地方,其庆祝活动也更为热闹。

许多原本躲避进山沟里、密林里等各处乡野的百姓,也陆续返家,在勇毅军组织的“以工代赈”下,各自繁忙的努力工作着……

他们有的在修路,有的在修渠,有的在修缮各处房屋院舍,有的在清除杂草、平整田地,有的在帮着运送粮谷、煤炭、木材等物资。

总之在开封府境内、尤其是黄河南岸的各处州县,都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百姓们都在忙碌中畅想着今后的美好生活。

而在乡野间的各处土寨中,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那些早前就已经向永宁伯靠拢的土寨,因为已经表过忠心,也大多接受了永宁伯的任命,因此他们在得了承诺和好处之后,自然要为了永宁伯的大业出钱、出粮、出人、出力!

可大部分的乡间土寨都是各地士绅们为首创建,他们作威作福惯了,创立土寨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祖上积攒下来的家业不倒。

而今,闯贼被逐出开封府,他们自然是想着继续作威作福,又怎肯轻易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钱粮,就这般拱手交出去呢?

所以,他们就成为了开封境内反对永宁伯的第一大势力!

可不敢小觑这帮乡绅仕宦之徒,他们借助彼此联姻的形式,早已在地方上结成各种利益群体,成为大明朝最难对付的一帮乡党。

为了守住他们祖上几代人巧取豪夺而积攒下来的家业,为了制造更大的声势,以期达到更大的影响力,他们甚至串联起整个河南地方的士绅大族,纷纷动用起各自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力量……

一封封诉苦信、一封封弹劾奏疏、一封封不实的诬告信……正如雪片一般,被一蓬蓬快马承载着不间断地飞往京师而去。

…………

袁时中是见识过闯王大军兵锋威力的人。

想当初他在闯营的时候,闯王的马鞭无论指向何方,大军兵锋所向,无不当日立克,纵横中原近两年来,从未受到任何阻碍,无论是对上何处调来的官军,就连丁启睿、左良玉那般十数万的朝廷大军,也是瞬息击破之。

要说挫折,也就两次围攻开封不克,勉强可以算是这两年里闯王大军遇到的小挫折。

可即使这样,闯王大军两度围攻开封也同样是胜利,整个河南也就剩下了这么一处开封府城,还在大明朝廷的掌控之下。

不过,闯王首次围

最新小说: 钢铁先驱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万兽之国(H)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王朝的腐朽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