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黄台吉低沉而浑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皇极殿内一众清廷的文武大臣皆是垂下了头齐齐跪拜,额头几乎贴到冰冷的青砖地面。
“明廷已灭,天命归清,北国已扫,正是南下定鼎至时!”
黄台吉缓缓的站起了身来。
丹陛之上,黄台吉微侧身躯,一手按着腰间的珵带,一手按着龙椅的椅背。
此番入关,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战事,他前后一共征召了五万旗兵入伍。
又从外藩察哈尔、喀尔喀、阿禄科尔沁、科尔沁等各部蒙古之中征召了大量的骑兵,得兵马十三万之众。
攻破明朝的京师之后,前后得降兵六万余人编为绿营。
四万多人的绿营在京师整训,还有两万多人,黄台吉则是直接编入了南征的大军之中。
现在的京师,只剩下了一万五千的旗兵。
这已经是现在黄台吉能够调动的所有可用兵马。
但是哪怕如此,这一切仍旧还是不够。
明国太大了,大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大到单单一个北国,都像是一张永远填不满的巨口,十余万大军撒下去,竟连南方的防线都捉襟见肘。
黄台吉的目光凝重,决心既定,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正声道。
“建州各地、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皆纳军伍之中。”
黄台吉正过身,站在高高的丹陛之上,俯视着皇极殿内一众垂首的群臣,寒声道。
“蒙古诸部、一应可调之兵,皆纳行伍,随同南征!”
黄台吉话音落下,原本寂静无神的大殿陡然之间喧哗声已经是连起了一片。
皇极殿内一众满洲大臣们交换着忧虑的眼神,却无人敢在黄台吉已经明下圣旨之后出言劝阻。
济尔哈朗沉下心神,眯起双目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众蒙古诸部的将校首领则是眼中精光闪烁,有几个年轻的头人甚至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
外藩的几名蒙古王爷们虽然面色如常,但那上扬的胡须和泛红的面颊,无不昭示着其内心的激动。
殿角的香炉青烟袅袅,将这微妙的气氛衬得愈发分明。
范文程与几名汉官站在一起,对大殿之中有些怪异的气氛视而不见,就如泥塑木雕那般伫立着,只是保持着恭谨而疏离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而事实上,现在这些事情也确实与他们无关。
在现在的朝堂之上,还远轮不到他们说话。
范文程微微抬眼,目光隐晦的从殿内群臣之中一扫而过。
黄台吉此番下达的这一道命令,无疑是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般来说,入明作战,兵马的组成基本都是满蒙汉三族的旗兵,扈从多为临时征召没有入旗的蒙汉骑兵,还有归附的汉人。
以及从朝鲜征召而来的部分朝鲜辅兵,朝鲜兵孱弱且忠诚度有限,多只能当作辅兵民夫。
满清的八旗制度,旗人的身份高贵,而普通的人则是极为低贱。
所以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旗兵其实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