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立场角度,爱是永恒,也是一瞬,刚刚的素材足够了。”
罗南一扭头,碰到了用同款表情看过来的佐伊的目光。
几秒钟后,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
“这个哈基米有点东西”
说完,快步追了上去。
第二个拍摄场地在修道院半开放地下室的一处拱门下。
在这里,罗南终于看到了哈基米的小‘仓库’,里面有一些他提前‘准备’的拍摄道具。
不过罗南很快套出了实话。
据哈基米自述,他虽然没有拍过新人,但经常来拍这周围的农民,所以和他们混成了朋友,这些道具其实是让村民帮忙送来的。
怎么说呢。
虽然不用‘捡’装备了,但东西还是别人的。
道具的事儿先放一边,艺术家是一群非常有个性的群体。
万一这就是哈基米的风格呢?
不过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罗南渐渐认可了哈基米的专业度,不像一开始那么忐忑了。
因为在拍摄第二组照片前,他又让小情侣换了一次服装。
“服装准备的那么充分,拍出来的照片肯定不会差吧?”罗南如是安慰着自己。
此时哈基米正在指导佐伊正确的穿好她的服装,换装后,佐伊脱掉了婚纱,换了一件蕾丝衬裙。
“把铜铃腰带系在腰上,橄榄枝环不要戴在头上,是挂在脖子上的佐伊,左手拿好这个油灯,右手握住这只毛笔,蹲到石门下的瓮边。”哈基米依旧是一通疯狂指挥。
安排完佐伊的行头、道具和动作,哈基米看向罗南。
这次罗南的换装很简单,将呢子马甲脱了,换了一件同款外套,其他还是同样的。
但通过上一景的拍摄经验和佐伊刚刚的遭遇,罗南猜,这次的重点在那些道具上。
“罗南来。”哈基米对罗南招手,“你把外套脱下来,披到佐伊身上,再把袖子卷到手肘。”
罗南听话的照做,等待着哈基米的下一步指挥。
“好了,去吧,蹲佐伊身边去。”哈基米像应付宠物一样,对罗南摆了摆手。
罗南一脑门问号。
佐伊又是换装,又有这么多配饰和道具.怎么到了我这里,不仅没有道具,还倒贴了一件衣服呢?
这合理吗?
虽然心底同时涌出了几十句抱怨,但罗南还是乖乖的蹲到了佐伊的身边。
又摆弄了一会两个人的姿势,哈基米满意的点点头。
这次他没有着急去拿相机,而是从随身的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样东西,双手捧着,交到罗南的手里:
“千万别弄坏。”
这个地下室有有阳光射进来,不是暗室,罗南可以很轻易的看清手里的东西,那是一本弥漫着古朴气息的手抄《婚约》,纸张都泛黄起皮了。
在普罗旺斯当地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在证婚人、神父或者公证人的见证下将手放在《婚约》立誓,但那个《婚约》是印刷体。
“1903年的,绝对的好东西。”哈基米终于拿起了相机。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