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们在研究这场战役的时候,认为无论是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还是拜占庭的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又或者是罗马教会的亚历山大三世,他们所共同构筑的这个阴谋,或者说是阳谋,都是极其难得的无懈可击。
他们利用了那时的习惯法,教会法以及信仰和人心,简直就是无孔不入地利用了每一个要素,从鲍德温在政治上的稚嫩,到宗主教希拉克略的固执,再到受害人塞萨尔的仁慈与天真——在他们设想中,或者说在阴谋终于被彻底地实施下去之后,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当时受到绝罚,大绝罚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些确实是犯了罪,有些则是无辜的。但就算是无辜的人在受到绝罚之后,也几乎会立即一蹶不振,日夜惶恐,哪怕是受过了天主的赐福,得到了“蒙恩”的骑士,或者是得到了“赐受”的教士,他们也会不断地质疑自己,恐惧必然到来的地狱,在精神崩溃后,他们不是由此无条件地成为教会的傀儡,就是因为忧惧而死。
这还是在他们身边有人设法安抚,祈祷与从中斡旋的前提下。
有些人,不幸没有出身,也没有一个好老师或是好情人,他们往往就是教会挑中的“替罪羊”,他们的死亡来得也要比其他受绝罚的人更快些。
但这种情况并未在塞萨尔身上发生,他甚至不曾受到丝毫影响,相反的,圣人的眷顾反而愈发的强盛与尖锐——当然那时候罗马教会的说法是,这正证明了他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天主,而是来自于魔鬼。若不然,在被教会大绝罚后,他如何能够继续保有自己的力量,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呢?
他难道不该忏悔吗?他难道不该沮丧,甚至颓废吗?他难道不该正视自己的罪行,并且立即舍弃世俗的所有权力,将自己放逐到沙漠中去吗?
而他身边的那些人,无论是爱戴着他的骑士们,还是将他称作小圣人的平民,都应该纷纷离他而去才是。
但这些事情都不曾发生,不但没有,他反而立即皈依正统教会,在“异端”的帮助下,他回到了塞浦路斯,并且击溃了皇帝的军队。
而曼努埃尔一世的失败也被很多人分析过。
可以说,曼努埃尔一世的作为让人们感到困惑,毕竟在他衰老之后,皇帝的战场就从血腥的战斗转移到了诡秘的阴谋上。
他似乎也乐在其中,享受着人们的恐惧与敬畏,但在夺回塞浦路斯的战役中,他不但没有这样继续动用他的恶毒心思,反而派出了一支看似赫赫威威,不敢叫人直视,实则松散,不驯服,各有心思的大军。
更不用说,在这支大军展开攻城战的第三天,他就召回了大军中的瓦兰吉卫队。
虽然这并不是这个皇帝做出的最为昏庸的决定,但确实影响到了这支大军中的其他人,他们不免会怀疑皇帝是否存在了再一次促使鹬蚌相争的打算,在作战和攻城也不免生出了几分迟疑,不敢付出所有的资本,导致自己血本无归。
将领们有此猜测并不奇怪,毕竟曼努埃尔一世是个可以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和救命恩人都利用殆尽的魔鬼。
这直接导致了拜占庭一方的人心涣散,一受到挫败,当然就溃败得不成样子了。
而曼努埃尔一世的侄女与妃嫔西奥多拉则在自己的传记中直言不讳地提出,这不过是皇帝错误地判断了其盟友的能力,以为这将是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才有意派遣了这么一支大军——仿佛他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大帝”,并且以此来掩饰自己不敢再上战场的弱点。
要知道,在他之前,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皇帝几乎是每一场战役的统帅。
但也有些学者提出,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的塞浦路斯民众的首次觉醒。
那个时候的领主们依然将普通人视作牛马和工具,根本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但就是这些被认为只会逃跑、躲避,或者是麻木不仁的接受,用鞭子和拳头才能叫他们行动的农夫,或是比他们更为卑贱的人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