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孙老师一大早就被婆婆催着带侄子去看病复查,因着医院那边耽误了点时间,急匆匆才来到育红班,被茵茵拦住的时候,脑子还有点懵。
“我说孙老师你被坏人骗啦!”
茵茵拖着长调,颇是有些得意地道。
“坏人?”
孙老师一边将要分给小朋友的饼干拿出来,一边疑惑地问道。
“就是你婆家那些人啦。”
茵茵道:“上次孙老师你婆婆过来问你要钱说的那些话我都听到了,我跟你说,你被你婆婆骗啦。”
上次?
孙老师想了想,便想到应该是上周的事。
上周大伯家的儿子烧烧到肺炎了,医院的医药费交不上,她婆婆跑到育红班找她借钱。
她本来是不愿意的,自打自己连生三胎女儿的时候被医生宣布不能再生之后,婆婆就把他家的钱当成大伯家的钱,说是借钱,但其实根本就没有打算还。
更气人的是,自家丈夫对此还默认了。
然后婆婆就就开始老调常谈,什么你只生了三个女儿,将来没有儿子养老,只能靠侄子,现在多付出一些,将来侄子才会对你们好。
孙老师根本不认同这话,是,她确实没儿子,也确实不能生了,但她却不指望婆家侄子会给自己养老。
不看别的,只看大伯和大嫂对他们的轻蔑以及时不时透露出的得意,她就不觉得被他们教养长大的侄子将来会真心孝顺他们。
再说了,有亲爹亲妈在,谁会孝顺叔叔婶娘?
与其指望侄子,还不如领养一个儿子。
所以她早就打算着领养一个儿子了,正好娘家一个堂姐丈夫没了,生下了一个遗腹子。
带着孩子不好再嫁,她父母便劝她把孩子送走。
那堂姐也同意了,她便上门跟堂姐谈了谈,都已经谈妥了,结果丈夫这边不乐意。
——他更在意血脉,觉得样子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
为此夫妻两人还大吵了一架,丈夫指着鼻子说她自私,说她明明也在意血脉,否则为什么不领养陌生人家的儿子,非要领养她堂姐的孩子,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虽然打定了主意不指望侄子养老,但婆婆是个难缠的,她到底还是拿出了十块钱。
大概茵茵就是看到了那一幕。
孙老师只以为孩子要说一些童言童语,便笑着问道:“我婆婆骗我什么啦?”
她觉得自己跟婆婆说的那些话,小孩子根本就听不明白。
却听茵茵道:“我爸爸说了,女儿不能养老的话就是骗人的。”
孙老师一愣,她没想到茵茵要说的居然是这个,不由有些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女儿不能养老这话她是认同的,倒不是女儿不孝顺,而是女人都要嫁人,嫁了人第一要孝顺的就是公婆而不是父母。
否则,婆家肯定要不乐意,到时候夫妻争吵,反而不美。
茵茵往孙老师身边一坐,很自然地靠着她道:“我爸爸说了,女儿不孝顺,是因为父母本来就对她们不好,她们自然就不孝顺了。”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孙老师哭笑不得,她拿自己举例道:“就像我,我父母对我很好,但我嫁人了,而且还是远嫁,不论是从哪方面看,都不可能孝顺父母。”
正是因为娘家离得远,她才会想要领养堂姐的儿子。
然而话一说完,她就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个才四岁的小豆丁,自己一本正经跟对方讨论这种话题,不是蠢吗。
“孙老师你爸爸妈妈给你房子了?还是帮你安排工作了?你结婚父母把礼金给你了吗?出了多少嫁妆?”
茵茵可得意了,她后来可是找爸爸问清楚了,才过来指导孙老师的。
啊?
孙老师下意识道:“房子是给儿子的,怎么可能给我?至于工作,我爸妈的工作都给了我哥和我嫂,我的工作是结婚后这边单位安排的……”
至于结婚时婆家给的礼金,她父母没全扣下来,但也拿走了一半,嫁妆给了两床厚实的棉花被,还有一个收音机,对比其他新娘不算差,但也不算多好。
当然,她的嫁妆价值是不及父母扣下的礼金的。
茵茵一脸“果然”
,“所以啊,孙老师你哥哥得了那么多好处,养老当然是他的事了。
如果你父母把房子和工作都给你,你会不给他们养老吗?”
那当然不会,但是……
“我嫁得远,根本没办法孝顺他们。
再者,便是我乐意孝顺,我婆家也不会乐意的。”
孙老师苦笑道。
“孙老师你傻啦?”
茵茵翻了个白眼道:“虽然儿子不会嫁出去,但现在因为工作原因远离家乡的人还少了么?那些儿子不也照顾不到父母?再说了,你要是带着房子和工作嫁进你婆家,你孝顺父母,你婆家敢有意见?”
别看她年纪小,逻辑思维却是清晰着呢。
孙老师有点懵,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