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其中还是有例外的。
杨老三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正在井边拿水洗鞋底的泥巴,闺女杨大妮从屋里走了出来。
“你怎么回来了?”
杨老三一惊。
杨大妮年初结的婚,就嫁在隔壁村,不过这年头嫁出去的闺女,除非年节,轻易是不回娘家的。
“我做好饭了,爸你洗个手赶紧进来吃饭。”
杨大妮没有回答,而是先交代道。
等杨老三进来,她把盛好的饭递给他,然后才回答他最开始的问题:“我听到个城里招临时工的消息,这才特意赶回来的。”
杨老三一怔,“招临时工轮得到咱们乡下人?”
城里时不时就会有招临时工的消息,先不说他们乡下人赶不赶得上,便是赶上了,人家也会优先录取有城市户口的。
而且临时工也要文凭的,少说也得是初中生,而他就是个文盲,闺女也只念了几年小学。
“要是轮不到我也不会回来。”
杨大妮道:“据说是招了专门看护那什么植物人的,我也不懂什么植物人,反正就是跟瘫痪病人差不多。
大概是根据病人的性别找的,就要两男一女,要求会做饭做家务,带过孩子。
女人还好,男人甭管是城里还是乡下,这种都不多见。
就说咱们村,除了爸你,还有谁符合?而且我妈瘫痪了十多年,一直是你照顾的,这么多年连点褥疮都没有,村里谁不夸?你跟招工的人把这事说了,人家准能看中你。”
杨老三的媳妇早些年生儿子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生完就瘫痪了,在床上躺了十多年。
自她瘫痪之后,杨老三不得不把家里家外所有的事都负担起来。
地里的活他要干,洗衣做饭打扫也要干,两个儿女要他照顾,瘫痪的媳妇要他照顾。
杨老三有些迟疑道:“我真能行?”
“能行。”
杨大妮道:“我要不是因为我婆婆催着我怀孕生孩子,肯定也要去。
但爸你没有啥牵挂的,妈已经不在了,我也嫁人了,大金也在外面上学,爸你完全可以去当这个护工。
我都打听清楚了,到时你能在医院食堂吃饭,也不用担心不上工分不到粮食。
至于大金,反正你们户口在村里,人六劳四,你们两个人分到的粮食也够大金带去学校换粮票了。
当临时工不单有工资还有各种福利,有肉票有布票,哪怕只做个一两年,大金的学费,将来娶媳妇的钱也都有了。”
被闺女一说,杨老三便道:“那……那我就去试试。”
相比较男护工的竞争,唯一的女护工竞争才是最激烈的,凡是听到消息的乡下妇女,只要不是家里走不开的,都打算去试试。
早上顾拙刚到医院,人事科的吴大姐就过来找她了。
“顾医生,好多人报名了,我们要先筛掉一部分人,除开原来说的,你还有什么要求,先跟我说说。”
她开口道。
“这事你去找两位病患家属吧,他们或许会有想法。”
顾拙直接道。
吴大姐一想也是,就去找小山他们了。
那边小山和曹清华果然有很多想法,很快便跟吴大姐谈论起来了。
放到后世,他们这种行为肯定让人厌烦,但吴大姐却极为有耐心,将他们提的要求一一记录了下来。
——孙院长都跟她说了,等顾医生治好了这两个植物人,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植物人病患被送过来,他们一院就能再多一个拳头项目。
到时候这种护工肯定还要招,他们人事科得先积攒经验。
吴大姐做事很用心,先通过报名表刷下去一批人,然后第二轮就是面试。
她还来问顾拙要不要去现场看看,顾拙拒绝了,但小山和曹清华去了。
“进到第二轮面试的人一共有29人,其中六个男的,剩下的都是女的。”
说起这事,吴大姐也觉得无语。
小山和曹清华都愣了下,但仔细想了想又不觉得意外。
吴大姐看向曹清华道:“六个男的,我比较看好其中一个叫杨老三的,他媳妇活着的时候瘫痪了十多年,家里里里外外包括两个孩子都是他操心的。
而且他还把他媳妇照顾得很好,我找跟他同村的人打听了,说是他媳妇在床上瘫痪了十多年都没长褥疮。”
“那确实不错,不过……”
曹清华皱了皱眉道:“他家里有瘫痪病人,能出来当护工吗?”
“他媳妇已经去世了。”
吴大姐道。
去世了?
曹清华疑惑,“难道他年纪很大了?”
不是年纪大的话,瘫痪是不致死的。
“不是,杨老三才三十五岁,结婚的时候年纪小,女儿已经出嫁了,儿子在镇上上中学,一个月才回去一趟。”
吴大姐唏嘘道:“她媳妇不是生病死的,是吃老鼠药死的。”
吃老鼠药死的?!